中国模式精华之七郭凡生谈企业管理

在小企业,看得见的管理中,身先士卒是正确的,但是在大企业,就应该是看不见的管理,是制度对人的管理,是非身先士卒的管理。

作者

郭凡生

来源

《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

管理制度的规模化变革

身先士卒的价值判断

在小企业,看得见的管理中,身先士卒是正确的,但是在大企业,就应该是看不见的管理,是制度对人的管理,是非身先士卒的管理。

管理之道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针对什么样的对象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所谓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体现出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内涵的伟大艺术。

开个酒楼很容易,但你要把酒楼变成连锁的,全国建八十个,管理制度就要相应升级。可能你建第五、第十二、第十八个的时候,在规模扩张及管理规模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也许是最困难和最危险的;在三十个店以上再去扩张,因制度适应性提高,反而容易了。比如,十几年前慧聪从北京出网刊、各地办展览,到一个城市出三本网刊、办一个展览,公司总经理什么都管,总公司给他的只是资金和品牌。这种小公司管理结构是一个大麻雀领着几十只小麻雀飞,飞来飞去还是麻雀。现在则转变为,技术研发、产品管理、品牌管理在北京,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品牌推广和销售。各个城市卖的都是一个产品——基于互联网的“买卖通”。企业变大了,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必须跟上,企业家必须从身先士卒,变成坐镇指挥,这样才具备从小公司的小规模管理结构,向大公司管理结构演进的可能。

资源配置特征决定规模效率

跨国公司的资源是全球范围内配置,国内家族企业的资源基本上是同城配置。同城配置比较适合身先士卒的管理,异地配置才真正需要间接管理,才需要大规模的矩阵式管理。有人说,大规模的管理管大公司,这种说法不一定对。比如,泉州有些制鞋企业有好几千人,一年十几个亿的营业额,但一看就是小公司的管理体制。它们的科研生产、品牌销售都在泉州一地集中管理。这样:(1)在泉州这样文化教育落后的地区难有领先的科研,企业难有众多知识产权,所以就不得不让渡知识产权获得的超额利润,给别人贴牌。(2)泉州一地的管理,使它们不得不全部使用代理商,大量的销售利润外流了。谁想给它们卖东西都是先拿钱后给货,这样拿货价就很低。(3)它们不建立分支机构,因为一建立就遭遇叛变。外地市场完全由代理商决定怎样管理,它们的品牌和市场难有统一规划,是典型的小企业管理。

许多大型制造企业依然用小型企业的方式配置资源,表现在企业领导人能力不够,往往只能管生产线上的工人,管不了研发人员和品牌设计推广的高级市场人员。管不了研发和品牌的企业家,永远难成为大企业家。大家都说耐克就是靠品牌,可是,耐克对人的脚、对颜色、对鞋款型的研究每年花的钱有多少?比尔·盖茨管什么?他一定管中国研究院,管品牌,有了知识产权,有了品牌,给他做东西的人到处都是。

中国有个企业,应引起大家的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gf/7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