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和驱动力之一就是涌现了企业家群体,并释放和激发了长期压抑的商业文明。站在过去40年和未来40年的时空交点上,今天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群体应该如何认识过去?又该如何眺望未来?
11月17日,围绕以上议题开展的“朗润企业家高端对话第八期暨中国管理模式50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论坛”开幕。康恩贝胡季强董事长作为中国管理50人论坛/年度联席召集人在论坛上作了开场致辞。随后,在第二轮圆桌会议上,胡季强与众位企业家及学者就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与讨论。
对于何为“北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先生在本次论坛上新颖独到地解释说,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是一位挺立者(“大”)肩负着两位坐靠者(“北”)。那么何为“北”?就是民众福祉;何为“大”?就是责任担当。以民众福祉、国家发展以致全人类进步为己任,就是“北大”。
胡季强董事长此次的分享,事实上也是围绕作为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该如何定义和践行自己人生及事业的“北”与“大”。
中国企业强起来,
归根结底要中国企业家精神强起来
大家下午好!
都说未名湖畔的波光塔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今天当我们走进饱经年风雨沧桑的燕园,想必各位一定也和我一样在心里问这么一个问题:北大之所以是北大的归因到底是什么?
回顾过去的40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件事可以被称为奇迹的话,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那么,中国经济崛起的实质又是什么?
我想,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本质上是相同的。北大之所以是北大,正是因为北大精神的传承不息;中国经济之所以迅速崛起,归根结底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觉醒与崛起。这两者背后都是一份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的胸襟与担当。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上,将展开一幅更美丽的画卷——不容置疑,这幅画卷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中国将在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世界最强经济体。
与此同时,作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企业群体,也必将在大起来的基础上,变得强起来。而要让中国企业强起来,中国技术必须强起来,中国品牌必须强起来,中国管理必须强起来,中国企业家必须强起来,但归根结底中国企业家精神必须强起来。
当前,在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中国市场、世界市场,中国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蓝海和机会。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找准了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本质?是否找到了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是否听到了向往美好生活的消费者的无声呼唤?
同时,作为企业家,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办企业的目的又是什么?是否真正明白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对于这些似乎盘根错节的问题,中国的古圣先贤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原来,生意就是做人,就是行仁义,大仁大义必得大利。商业的本质就是成就客户,是让客户的生活乃至生命更加美好。
原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就他人,激发人本自俱足的仁爱和潜能。
原来,企业家管理企业的功夫,最根本的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提升自己的格局与境界,在开发自己无限潜能的同时,帮助团队和员工建设心灵品质,激发他们的良善和潜能,通过产品和服务,将仁爱撒向人间。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商业,让人类和世界更美好!
37年前,北大学子在未名湖畔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我们同样要叫响这个口号,与祖国同频共振,正心奉道,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就伟大企业。
我坚信,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伴随着中国、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管理也必将崛起,中国管理模式也必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的必将成就。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中国管理50人论坛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祝《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C50+论坛走进北大活动》圆满成功!祝福各位朋友们开启精彩的人生下半程!
企业经营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圆桌讨论:企业家新时代的知与行
主持人:徐少春(C50+创始发起人、金蝶集团创始人徐少春主席)
徐少春:我想问问康恩贝的季强总,请您谈谈,过去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当中,经历过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从中悟到了什么?
胡季强:企业经营当中最大的挑战,我觉得就是战胜自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那谈到企业家的知与行,就又回到了致良知,什么是致良知呢?就是抵达自己内心的良知,依道而行,最终达至知行合一的境界。我用五句话来概括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
首先是“志立者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大志者成大事。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把利益民众、利益国家、利益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志于道德,而不是功名、规模、财富,要为行业创造实质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此,我们的事业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了。我和康恩贝经历过三次立志和三次超越,去年10月,我们立下志向:“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卷起同行业良知的力量,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共同托起国人的健康梦。”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康恩贝一定会成为能够真正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为社会创造实质性价值的公司。
第二句话是《道德经》中讲的“自胜者强”。
要真正知行合一,就要做到刚才陈春花老师讲的“无我”,即通过致良知提高自己的心灵品质,达到一种更高的格局和境界,怎么提升?要做到三个词。
第一个词是损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让自己的心灵放空,装下家人、员工、客户、消费者,乃至全天下人;
第二个词是无私,真正地让企业成为成就员工、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载体;
第三个词是无为,从领导者角度看,无为就是最高的领导,正所谓“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就是让别人感到没有领导。
第三句话是“不动心者久”。
即要有“定力”,也就是专业、专注。总书记在写给民营企业家的信上勉励大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正如刚才春花老师讲的,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就是最大的企业家精神。
中午的时候我和几位老师分享,在当下这个时代环境下,我们要更加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行。很多企业家在经营中碰到一些困难就想着转行,试问,自己专注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行业都做不好,转行就一定能成功吗?不见得。
其实,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都能催生出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关键在于是否有定力,能否坚持到底。过去,康恩贝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教训。而这两年我的内心非常笃定,我们正在朝着中国中药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目标努力,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引领这个产业健康发展,走向世界。
第四句话是“同频共振者胜”。
也就是要做到“链接”,链接员工、链接团队、链接客户、链接用户、链接国家、链接时代,和客户、消费者、时代、国家同频共振。如何践行?我用三句话总结:
一,把激发团队的企业家精神作为我最重要的工作。近几年来,我一直是这么做的,非常有感触。去年,我在公司内部提出来,康恩贝要培育一支“企业家梦之队”。经过两年半的致良知学习,我们团队已经涌现出了好几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管,他们在两年时间里带领团队创造了过去十五年都不曾有过的业绩,所以企业家精神人人都有,可学而至。
二,把成就客户和用户作为做企业的根本目的。
三,以一颗不变的心去拥抱变化,把创新融入日常工作。
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开阐述了。
第五句话是“乐济天下者圆满”。
企业家为什么要创造财富?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过去的仁人志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对于我们企业家来说,既要独善其身,更要乐济天下,因为“乐”是最高的境界,我们要把“济天下”作为真正的追求,当国家、民族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奉献出去。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
徐少春:谢谢胡总的发言。我本身也是企业家,但这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去听胡总的这番话,对企业家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胡总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现在的企业家更加有定力、有思想、有信心了,这就是新时代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胡总。
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我想向胡总提个问题。作为企业家,这么多年走过来,您能漠视别人的存在吗?
胡季强:我有一个看法,在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当中,企业做不大。企业也需要共生,和客户、消费者之间,甚至竞争对手之间都要保持这样的一种关系。致良知四合院的同学都知道,自我参加学习以来,我也邀请了很多同行,包括制造业、下游客户等等加入了学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整体的行业生态,只有整体生态形成了,这个产业才能健康长远地发展。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三组数据,这是让我非常痛心疾首,或者说作为制药人深感羞愧耻辱的几组数据。
第一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的,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也非常庞大,位居全球第二,我们有2万亿规模的制药业,3万亿规模的医药健康产业。但是,在去年世界制药50强的排行榜中,却没有一家中国制药企业,南非、韩国、印度都已经诞生了世界50强药企,而中国没有;
第二组数据:去年世界药物销售名的榜单当中,没有一个产品是我们中国企业生产的;
第三组数据:今年天猫双十一保健品销售排行榜,前十名当中只有一个中国品牌,而年前十名全是中国品牌的产品,也就是说引进跨界电商以后,出现在排行榜上的都是些外资品牌了。这也正能说明,面对越来越开放的世界市场,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困难,但是开放发展又是必然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而言,真的需要我们企业一起携手,营造一个共生的行业环境。谢谢!
徐少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很多企家的同感。我相信,胡总一定能够带领康恩贝集团成为世界制药行业的50强,我们拭目以待,再次把掌声送给胡总。
观众:我也是从事医药行业的,所以我想问一下康恩贝的胡董事长。您刚才提到,我国的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落后的,产值也好,研发也好,差距都比较大,特别是创新药这块,要想走到世界前列难度不小。但从整体上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我们医药行业的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缺席。所以我想问的是,医药行业如何才能迎头赶上、和其他行业并驾齐驱?
胡季强:好,谢谢。就在9月28日,克强总理在台州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我在会上恰好反映过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提的,为什么医药行业这么大的市场没有培育出大公司,而仅有一万五千亿的家电市场却能培育出世界排名前三的企业?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出自我们企业家自身。有这么一个现象,当医药行业的企业家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对行业政策有诸多的抱怨。其实,政府政策有问题这没有错,可我们企业就是在这样的变化和调整中成长起来的,单纯的抱怨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企业的规模大小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境界和格局。假设年任正非选择创业的领域不是通讯行业,而是制药行业,也许今天我们的制药企业早就进入世界前10强、前5强了。因此,说到底这还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家要真正地提高格局和境界。
另一方面,国家确实需要调整医药政策、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药的方式,让企业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顾客、消费者身上,去寻找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去洞察市场的不确定性。
可喜的是,这两年零售端的药品价格已经完全放开了,真正市场化时代已经到来。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医药大公司时代一定会到来。我们都有机会,大家一起努力!
推荐阅读:
这次,康恩贝五大品牌和胡季强齐享荣誉时刻……
2.33亿!39.52%!康恩贝双十一纪录再刷新!
康恩贝前三季营收净利超去年全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