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国立微咨询”与戴老师一起设计企业未来
导读在做管理诊断时,领导者常常会说“我们制度都有”,言下之意是“无奈下属执行不力”。果真如此吗?
国家的制度就是法律,企业的法律就是制度。
企业制度标准化后就成为一系列的文件,理论上整个团队就是依照这些制度展开活动和具体操作的。制度就必须“说你所想的,写你所说的,做你所写的”。
然而,很遗憾,很多企业的制度都存在诸多问题。提出要求和制定规范的人自己都不理解或说不清,让下面的人怎么去“坚决贯彻执行”?
“制度都有”?还真没有那么简单。
要知道,管理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与解决业务过程中的问题,让企业有参照标准前提下在一种稳定与均衡的环境中有效运行持续创造价值。
1执行不下去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度存在很多“正确的废话”,即制度条款讲了太多的大道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似乎忘记了制度拟定的目的。
因此,身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定企业制度时,一定要弄清楚制定该制度的目的,写清楚制度的条款,并把那些“正确的废话”抹掉,同时要强制性要求中高层深刻理解该制度推行的原因和目的,要他们读懂制度,这样才能才能"从头”开始去严格执行。
制度没有用,不如不设,空话少说,套话少写,力戒繁琐累赘,力求简明扼要,一句话能阐述的,不要用两句话,只需一两条规定,那就只规定一两条好了,没必要穿鞋戴帽,非弄个一百零八条出来。
至于那些压根不想去读懂制度,甚至在其管理过程中,完全凭主观意志行事,“谁是制度,我就是制度!”的这种目无企业制度者,要尽早剔除,不能让他们破坏了企业制度的权威性。
另外,所有的制度都是有成本的,规定越多,成本越高,细细算下来,可能超乎想象。
2执行不下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对相应的制度执行人进行有效的监督,让他们滋生了“自身利益高于公司利益”的两面执行方式。
也就是说,有些人虽然懂制度,但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想的不是制度,而是自己的利益。如果对自己无挂碍,那也许可以依制度行事,而如果有碍自己的利益,那么制度得先放一边,或视而不见,先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再说制度。
于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完全走样了持续改善的基准没了,价值创造能力自然也就丧失了。
因此,制度开始设计的时候,要全盘考虑。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从而在公司内形成一股向心力。
而制度一旦确定,就必须要坚持推行下去,遇到阻碍,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设定合适的人员与机制进行监督,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挂钩,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在面对制度和自己利益相悖时,堂而皇之的违背制度,而是愿意站出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甚至心甘情愿的让自身利益给企业利益让位。
制度目标的达成,也是相关方追求自身利益的“副产品”,也是被各方“合力”推着实现的。
3最后,执行不下去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在管理制度确定以后,企业老板没有坚持。
坚持是很多人身上很难拥有的品质,因为,往往能坚持到底的人,都是优秀的人。
那些成功的人,成功的事,成功的企业,也都是因为坚持到了最后才站上了人生巅峰,拥有了很多人触不可及的璀璨人生。一个人、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是社会各方“合力”作用的结果。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效率,还能使得各方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推动公司走上成功。
身为企业老板,制定好了如法律一般的制度,想好了要用这套制度把公司管理成什么样子,未来公司要发展到多大,那么就不应该太轻易的放弃,不论什么,最初实行时总是最艰难的,而更加艰难的是在继续朝着这条路行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的声音,很多事掺杂进来进行干扰和阻挠,如何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方针,同时争取大多数人甚至全部人的支持,也是身为企业老板需要进行的一种修行。
·END·
往期精彩推荐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海底捞上市敲钟,国立咨询带您走进真实的海底捞世界
别再用少数人的错误,来惩罚大多数人!
如果很多员工犯了同样的错误,错的就不是员工,而是你的机制!
企业管理之道:没有经营思维的管理就是谋财害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