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着力培养打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党政人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仅从学历构成情况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党政领导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环境。注重强化培养锻炼,提高现职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
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完善从严管理党政人才体制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做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的新要求;明确了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
党政人才作为最具有引导力的人才队伍,与民族振兴,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直接相关联,必将承担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新要求下,从严管理干部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如何解决当前党政人才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问题,真正把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同有效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是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中央、省和各地的实践来看,完善从严管理党政人才的体制机制,需要从多个环节下功夫。在深入调研吉林省长春市各市直单位、各行政街区、镇村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当前党政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吉林省长春市对党政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现状看,整体效果与预期目标离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调研显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干部管理监督意识不强。一是部分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个别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不需要监督;有的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想方设法逃避监督;有的自身要求不严,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拒绝接受监督。二是职能部门主动开展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不够。有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抱有多栽花少栽刺的心态,往往是“棒子高高举起、最终轻轻放下”,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监督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在管理监督方面的失职失察处理很少,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宽软松”。
(二)干部管理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现行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基本上是“不准”、“不能”、“不许”、“严禁”等禁止性条款,缺乏具体的质和量的描述性标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一是有些制度处罚措施不明确。比如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财产申报制度等未明确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调查问卷中,71.05%的受访者认为“有些制度过于宏观,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弹性空间太大”。二是有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干部谈话制度对什么时候谈、谈什么内容、谈话的效果如何缺少可操作的标准和规定。74.23%的受访者认为“可操作性不强”这一点是“影响职能部门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效果的主要原因”。三是有些制度执行不严。调查问卷中,“目前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不够严格、效果不明显表现最突出的问题”,选择“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项人数最多,占43.27%。
(三)干部管理监督执行不力。一是上级监督太远。有81.65%的受访者选择此项。主观上,对下级充分“信任”疏于监督,或者与下级搞亲疏关系放弃监督。客观上,在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及工作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化,容易出现监督失职失察。二是同级监督太软。有75.6%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原因是多方面的:“监督体制机制不顺,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占65.08%;“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占61.32%;“上级监督措施乏力,无法有效监督”占48.21%;“党内民主氛围不够,老好人思想盛行”占43.82%。三是下级监督太难。有65.49%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在上级的直接管辖下,有的干部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上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的为了取悦上级而放弃原则,甚至互相包庇。四是社会监督太乱。有60.14%的受访者选择此项。个别媒体为了“一曝为快”,求得轰动效应,言过其实、以偏概全,使舆论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实,容易给“监督对象”和实际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压力。
(四)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不畅。当前主要依靠领导干部个人汇报和对相关资料的检查,存在盲区和漏洞。特别是个别干部躲避监督的手段和方式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反监督、反调查意识和规避法律、纪律的能力越来越强,对干部家庭财产情况、配偶和子女是否经商办企业情况、是否利用职权提供便利情况、“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等,难以动态掌握。调查问卷中,选择“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无法及时掌握干部动态”是“影响职能部门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效果的主要原因”占总人数的89.48%。
(五)干部管理监督方式滞后。当前,干部管理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后监督,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干部违法违纪行为隐蔽性较强,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有的问题难以发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对领导干部严格有效管理监督中哪个环节最重要”问题中,选择“干部日常管理阶段”一项人数最多,占50.23%,高于“干部选拔任用阶段”(20.05%)和“干部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阶段”(25.68%)等选项。
三、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调查问卷统计情况,见下表,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教育培训制度,筑牢思想防线
1、建立完善集中教育制度。干部集中教育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建立集中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和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教育制度,完善考学述学评学、学习成效评估、学习情况与干部培养使用挂钩等制度,把集中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硬任务,强化从严教育干部的刚性要求和硬性约束,进而提高集中教育培训实效。完善干部集中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届中以及换届考核内容,着重考察干部在党性教育、作风教育、能力教育以及宗旨教育方面的效果;研究探索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把考试合格作为提拔使用和确定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
2、建立完善日常化教育制度。研究拓宽日常教育渠道,通过“春风化雨”式的经常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将日常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让重要教育内容进办公室、上工作案头、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将日常教育与领导谈心谈话结合起来,在干部谈话中体现干部教育的要求;将日常教育与党内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当前要结合群众路线学教活动,着重研究将宗旨教育、作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进干部日常教育,多采取一些“一对一”、“面对面”、“背靠背”的方式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建立完善人性化教育制度。认真研究改革开放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综合运用正面激励、榜样引领和反面警示等多种教育方法,探索网络电视、文艺节目、情景党课、实地教学、互动教学、微博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