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工作总结
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省学生资助系统围绕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服务脱贫攻坚大局,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十周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五周年和“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为契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升级,资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资助力度再创新高。全省学生资助(含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继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年再创新高,达到近亿元,资助学生达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增加15.5亿元、万人次。按照国家部署,全省全面统一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有序开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两个“全覆盖”。在82个县所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前教育儿童75.53万人,实现66个贫困县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同时在87个县1.22万所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万农村中小学生,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全省继续在政府保障能力、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管理手段、供餐质量、食育教育等六个方面推进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升级版逐渐成型。刘延东副总理做出批示,对我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推动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并向学前阶段延伸”给予充分肯定。
(三)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春季和秋季攻势取得重大胜利。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春季和秋季攻势,将“精准资助”的重点首先聚焦到“时效精准”上,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直接按资助标准免费无障碍入学,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得资助。全年下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资金16.98亿元,资助农村贫困学生83.25万人次,(其中:-学年度37.73万人、年秋季学期45.52万人)。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及家长“获得感”显著增强,给予普遍赞誉。
(四)生源地助学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彰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近23亿元,贷款学生近36万人,比年分别增加4.5亿元、6万人,居全国第三位;57个县首次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电子合同,电子合同累计受理量达在全国排名第一。
(五)全面开展资助体系十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主题为“资助十年伴我成长践行诚信筑梦未来”的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活动。以广播剧大赛为载体,覆盖学生听众群体48万余人,并在贵州交通广播电台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全省学生资助十周年成就总结,完成《贵州省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年)》。资助宣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及其成效,通报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的推进情况;《贵州日报》在党的十九大等重要时点整版介绍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对五年来的资助成效整版进行宣传报道。
(六)深入推进“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从管理制度、监管责任、资助程序、资金管理、信息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联合组织全省大检查,确保中央和省的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修订印发《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实施办法》,印发《贵州省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操作细则》、《生源地助学贷款代理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或修订各项内控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全面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全面提升学生资助管理水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我省工作给予肯定,于12月11-14日在我省召开全国中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会议,我省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七)加快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加大培训力度,认真开展各级各类学生资助管理数据采集、维护、管理,实现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阶段通过信息系统实名制管理。借助大数据平台,建设“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完成系统需求调研、功能设计、开发测试及上线试运行工作,探索通过信息手段实现资助对象精准识别、资助过程精准监管、资助结果精准跟踪,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目标。
二、年工作要点
年,我省学生资助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年工作要点,围绕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明确“保基本促公平、助脱贫促民生、抓育人促发展”工作目标,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推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学生资助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建设强有力的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队伍。健全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完善人员队伍结构,加强资助工作人员政策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适应新时代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需要。
(三)深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做好“校农结合”工作,进一步巩固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成果,推广行之有效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贵州特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
(四)巩固提高“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进一步清理修订完善资助政策制度,整理下发《贵州省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汇编》。
(五)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探索建立“部门认定”和学校识别相结合的资助对象认定机制,推动各地出台资助对象精准识别标准和办法,努力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助发放精准。
(六)切实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坚持学生资助的育人导向,建立健全资助育人机制,落实资助育人责任,拓展资助育人功能,推动学校利用各种手段,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工作。全方位帮扶受助学生育品行、长知识、增能力、树信心、解困难、助就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创新机制,力争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取得新突破。
(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障碍入学;统筹兼顾其他各类困难学生,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统筹政府、社会、学校等各种资助项目和资金,努力确保“应助尽助”。
(八)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管理系统等的维护管理和数据采集工作,建设完善“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全面管好用好系统,加快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和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
(九)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强监管,把各项政策精准地落在实处,把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做成民心工程。各级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集中监督检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师生监督,保障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责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宣传工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等方式,让营养改善计划和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利用关键时点加强宣传,注重资助后的宣传工作,将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时间、发放方式等及时告知受助学生及其家庭,组织“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发动学生向家长宣讲资助政策和受助情况,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