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iddot现代实用养猪全书

上篇养猪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现代化养猪概述随着先进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运用,养猪业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养猪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猪场规模越来越大,养猪技术越来越先进,大型和超大型养猪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养猪业朝着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变。第一节国外养猪概况一、国外养猪情况及发展趋势(一)发达国家养猪业概况1.美国养猪业概况美国的养猪企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各种行业协会(全美养猪协会、大豆协会、谷物协会、动物蛋白和油脂提炼协会、动物科学协会、肉品协会等)与学术研究机构的紧密结合和精诚合作是养猪科学技术能快速转换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养猪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养猪规模化和农业部实施安全监控的屠宰作业、丰富多样的猪肉食品加工方式、高度工业化的猪饲料生产、讲究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养猪方式、供应丰盛且质量稳定的饲料原料、政府补贴支持的强大的猪肉出口能力、别具风格和人文特点的养猪企业等。

2.加拿大养猪业概况加拿大是北美洲仅次于美国的养猪发达国家。养猪业仅次于养牛业,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0%。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小型的养猪场逐渐被较大规模、较专业化的养猪场(头存栏母猪)所取代,年出栏生猪达到头以上。许多更新、更大规模的养猪场(头存栏母猪),年出栏生猪头,甚至有些养猪场达到头存栏母猪,年出栏生猪00头。养猪业正逐步朝着大规模、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丹麦养猪业概况丹麦被世人公认为“养猪王国”。现在丹麦全国约有养猪场个。其中核心育种场25个,年出栏生猪超过头的有个。生猪存栏万头是世界上人均产猪肉最多的国家。除了国内消费外,丹麦生产的猪肉80%供出口。年猪肉出口占丹麦货物出口总额的5.7%,占农产品出口额的51.5%,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12%,居世界第一位,以上可见,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世界养猪分布1.亚洲亚洲养猪数量最大(其中中国为全球养猪第一大国),生猪存栏和出栏量也最高,但集约化程度与生产水平较低。2.欧洲近1/10的耕地面积生产1/4以上的猪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生产模式。3.美洲北美洲养猪业发达,主要以种植兼养猪或养猪兼种作物,以自产的谷物为基础购入添加剂或浓缩料配制全价日粮,猪——粮生产相结合;生产水平高、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南美洲养猪水平低,但集约化养猪业发展快、潜力大,如巴西年存栏.7万头,出栏万头,产肉量.5万吨。对世界养猪发展影响越来越大。4.非洲受民情、民俗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养猪业欠发达,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占世界的2.5%和0.8%以下。

5.大洋洲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世界的0.5%左右。(三)国外养猪趋势和优势国外养猪趋势是养猪场数逐渐减少,场均饲养猪头数增加,年出栏量增加,养猪规模基本稳定。1.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生产。2.猪肉产量不断增加,增速则逐年放缓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母猪生产力的提高,养猪业发展潜力很大,猪肉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但分阶段看,增速逐年放缓。3.生猪生产稳定虽然母猪的存栏量逐年下降,但是随着科技在养猪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都稳步提升。4.猪的品种和类型转变快由于市场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猪的品种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在养猪发达国家这一点表现极为明显。

5.饲料工业发达、饲养体系健全饲料工业是养猪生产的根本保证和物质条件。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6.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不断开发并迅速运用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改进及提高,建立完善合理的饲养方案和管理体系,从而达到高效率生产的目的,而且这类方案和技术一旦形成,就会很快地运用于生产实际并迅速推广,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生长育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国外养猪模式国外养猪业起步早,已经形成成熟的固定模式,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养猪生产从业者学习借鉴。

(一)美国猪肉质量保险体系(PQA)

美国PQA体系有10个关键技术控制点,它们是:①制订行之有效的猪场保健方案;②兽医必须真正了解每个猪场情况及猪的状况;③正确使用和贮存所有药物;④使用经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非处方药或在兽医指导下的处方药;⑤正确使用所有注射用药及口服用药;⑥按说明书使用饲料添加剂;⑦保留治疗记录,并能区分治疗过的猪只;⑧在适当情况下进行药物残留检测;⑨让雇员及猪场拥有者的家庭成员都懂得正确使用药物;⑩每年逐条检查质量保障体系项目单。PQA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减少了美国猪肉中的药物残留比例,在监督、控制猪肉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PQA体系应用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原理,使生产者对整个养猪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生产出高质量和让人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

(二)瑞典的养猪业体系

1.无污染饲养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反映在疫病的早期预防、检测、诊治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上。为减少疾病的传播,猪只按猪龄分批次、分阶段、分群、分舍饲养;为防止细菌感染和保护动物福利,禁止断尾、断齿和烙耳等创伤;此外,规定每2.2头母猪或10.5头育肥猪必须具备1公顷农用地用来消纳粪尿污水,粪污必须被连续收集在封闭系统内8个月以上,经发酵后施放。

2.无公害兽医卫生体系该体系重于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为防止滥用和尽量减少用药,抗生素(瑞典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但也并不是绝对不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时,须由国家授权的兽医按照《瑞典兽药使用规范》具体实施,兽药购买须凭兽药处方。兽医既对疫病防治提供全程服务,又要监督执行政府的各项禁令。3.无抗生素添加的饲料生产体系禁止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作饲料添加剂,代之以寡聚糖、酶制剂等无公害添加剂,严格控制饲料的营养与卫生品质,鼓励生产和使用安全与环保型绿色饲料,确保猪肉品质控制从源头抓起。(三)丹麦的养猪业体系1.高度重视猪种改良丹麦重视猪种的培育和不断改良,依靠现代基因生物技术,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从而使丹麦拥有世界一流的种猪,丹麦在依靠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种猪优良品质的同时,还很重视提高母猪的产仔率的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提高母猪受孕率、减小胎中猪仔体积等研究,达到了母猪一胎多产仔猪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2.拥有科学完善的饲养体系丹麦的养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生长激素。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提高饲料转换率,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猪饲料的输送全部实行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3.生产、加工、营销“三位一体”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运转高效,丹麦的养猪和屠宰联合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养猪和屠宰联合会具有特殊作用,所有的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都是该联合会的成员,合作社的发展就是每个社员自身经济利益的体现。作为猪肉产业的行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协会会员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养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养猪产业相关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

4.严格的农场经营资格制度和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丹麦法律规定,国家只允许个人拥有农场土地,不允许建立合作制和股份制农场;所有农场只能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得,不能通过馈赠或继承方式获得。丹麦法律还规定,土地面积超30公顷的农场,农场主必须接受正规培训并获得“绿色证书”后才有资格经营农场。严格的土地获得制度和农场经营资格制度,保证了丹麦的每一个农场主都具有相当高的素质。此外,遍布全国的农业咨询服务中心还为农场主提供终身教育服务,并与农业院校、研究机构紧密合作,每年定期对农民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造就了知识型的农民队伍。丹麦农民整体上的高素质为其养猪业保持竞争优势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5.健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丹麦的猪肉生产行业实行了一系列肉制品加工的质量保证措施,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卫生标准。丹麦拥有健全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四)日本的优质猪肉产销体系1.日本优质猪肉的生产方式日本优质猪肉的生产具有四个特点:(1)小规模饲养:目的在于减少疾病传染,便于采用特殊的饲养方式。(2)地方品种和传统饲养方式:为生产美味的优质猪肉,采用传统的当地品种、作物饲料、山地自由放养等措施,并严格控制添加剂和药物的使用。(3)小规模手工加工:目的在于增加猪肉的安全、美味和特色,满足消费者个性差异化的新追求。(4)一体化经营:生产者从生猪饲养、猪肉加工到最终产品的销售过程均在同一企业内完成,既可控制猪肉产品质量又能控制生猪这一原料供应的稳定性。2.日本优质猪肉的销售方式日本优质猪肉销售中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1)多渠道宣传:通过专业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宣传产品优点,介绍猪的品种特点、猪肉生产者、生产场所、饲料特点、饲养方式、生产过程等,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消费兴趣。此外,还通过电子网页、活页广告、宣传手册等方式自行制作广告。(2)多种设施吸引顾客:主要做法是自行开设餐厅,烹饪自己生产的猪肉,在加工企业内部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允许顾客观看猪肉加工操作全过程。(3)直接销售:由生产者直接将优质猪肉出售给顾客,或由配送中心送货上门,以防止流通环节中的污染或混入假冒伪劣产品。3.政府在生产销售中的作用日本政府在优质猪肉生产销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优质生猪及猪肉重要性的宣传、品种的培育和保护、饲养和加工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相关设施建设的投资、产销环节的质量监控及法规制定等。(五)荷兰的IKB体系

为实现对养猪业质量的全面控制,荷兰政府于年对整个养猪业实行了从猪场到零售商自愿参与的质量控制计划(荷兰语缩写IKB)。IKB体系包含HACCP体系中的一些概念和ISO的标准,对猪场拥有者、屠宰厂的监督及罚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1.养猪场拥有者是执行IKB体系的排头兵生产过程必须遵守IKB的有关规定;准确地辨认和登记各种猪只;所有饲料和兽药必须由具有GMP认证的厂家提供;兽医必须遵循GVP规则;猪场中严格的清洁制度;限制使用具有较长排泄期的药物;出栏前12~16小时断料;对所有治疗过的猪必须做好记录;与供应商及客户签有共同遵守IKB体系的合同。

2.屠宰厂在IKB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屠宰厂在IKB体系中扮演中心角色,并负有重要责任;登记屠宰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猪的供应者;保证提供的猪肉按IKB的要求进行分割、包装,并能进行质量追溯。

3.独立的审核和处罚是整个体系的关键特征屠宰厂负责对所有参加养猪生产体系的成员进行每年2次的内部审核;产品委员会对屠宰厂执行质量保障体系的情况进行每年2次的审核;若发现有违规现象,根据情况给予警告、增加额外监测或取消参加本系统的资格。

三、国外养猪取得的进展(一)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国外养猪采用营养、育种、繁殖、疫病防治和环境卫生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国内外养猪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等。养猪发达国家通过育种值估计方法的改进、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超数排卵和核移植的应用,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能够选择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品质好和母猪繁殖力高的育种资源。国外很重视猪的营养,在饲养过程中逐渐减少乃至停用抗生素添加剂,以寡聚糖、酶制剂、益生菌、螯合物等绿色添加剂为主,此外,在猪的营养需要、人工授精、肉的品质、粪尿处理、动物福利、小环境控制、自动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国内和养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差距。

(二)粪尿处理与环境保护西方养猪发达国家猪场多利用沼气池发酵处理猪的排泄物,并能作为能源使用,成功地解决了猪排泄物污染问题。经过发酵后,不但有效地杀灭了有害微生物,废弃物变成了上好的肥料,而且沼气还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对猪场空气的处理是在猪场选址和场间绿化布置上做到位。国外养猪企业很重视猪的福利,对舍内外的气体都有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三)机械化生产与自动化管理国外养猪场的主要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使用大型运料车(自动搅拌)、自动化供料设备、动力运猪车等设施。喂料、饮水、控温、换气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有的养猪场采用集约化管理,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程度高,猪舍小环境由计算机控制(机械通风、电热供暖、自动水幕降温等),饲喂系统全自动控制,定时将饲料由舍外贮料塔输送至食槽,自动饮水系统不仅保证猪随时喝到清洁饮水,而且在必要时可向饮水内添加药物。这样不但节省了劳动力成本,更能准确、科学地饲喂和记录每头猪的情况,为提高生产水平奠定了基础。

(四)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在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养猪场一般都不建设饲料加工车间,只建设饲料成品贮存库。饲料有专门饲料场提供。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仔猪场只负责保育,肥育场只进行肥育,专业化分工非常明确,日常管理专业性强,但难度却相对减小。养猪越先进的国家养猪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越发达,市场规则也很完善,猪场规划、猪舍设计、猪场建设、设备制造与安装、种猪供应、饲料供应、精液供应、防疫消毒、肉猪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有的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也为猪场提供技术推广和售后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养猪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业务活动包括销售、品种改良、支持养猪生产、疾病防治以及宣传、教育等,在国外,养猪产业已经非常成熟,分工也很专业,这样的体系促进了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白红杰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zy/24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