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金库rdquo治理

“小金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内控、物资、企管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司法机关适时介入,坚持专项清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才能遏制“小金库”现象的泛滥。对治理“小金库”的几点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强化教育,在思想上杜绝“小金库”。

在日常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针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一是要多讲法律政策。教育大家“小金库”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国有资产的非法行为,不论“小金库”资金大小,走向如何,是否有贪污、私分痕迹,都是违法行为。“小金库”损害的不光是单位、集体的利益,还有个人的悲欢荣辱。对于单位“一把手”即便自已不搞,但如果放任、甚至纵容“小金库”,仍要承担主要责任。二是用典型警示。经常用一些案例现身说法,深刻剖析思想根源,痛陈“小金库”的危害。让一些单位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开展经常性廉政教育,让单位领导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制度约束,在体制上制约“小金库”。

通过制度,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堵塞管理的漏洞。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要对相关领导严格按照中纪委关于设立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解释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三、常态监督,在管理上严查“小金库”。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同时,推行厂务、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加强职工内部牵制和相互制衡。二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检查活动,把对“小金库”的专项检查活动纳入各项监督的常态管理等,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三是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方法。

四、堵疏结合,从源头上堵住“小金库”。

堵就是要铲除滋生“小金库”的土壤。一是从规范收入上杜绝“小金库”产生。清理收罚项目及标准、清理票据、清理银行账户的“三项基本清理”工作,摸清部门单位各项经费来源渠道和收支规模。二是从支付手段上杜绝“小金库”产生。对专项资金等尽量采用集中支付、直接支付的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增加资金运作过程透明度,完善制约机制,堵塞少数单位私设小金库、曲线转移资金的现象。三是从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上杜绝“小金库”产生。对现有各类资金专户进行清理归并,切实解决专户开设过多、重复设置的问题。继续加强相关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执行开户审批及变更备案制度,认真做好单位银行账户年检工作。四是从加强现金管理上杜绝“小金库”产生。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支付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统一实行银行卡结算报销,防范和治理”小金库”。五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收费和罚没项目要摸清底细,防止私设收费名目和虚假罚款等情况的发生,收入全部实行银行代收代缴,做到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六是加大厂务公开工作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实行各种公开,畅通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的渠道,有利于各利益相关部分互相监督,有效防止资金分配不公或被挪用、截留等问题的发生。“疏”就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单位和职工的具体利益。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发的奖金、加班工资、劳务费、补贴等要按制度兑现,不能截留。单位、部门对外交往的招待、交际等费用,在制度许可、手续齐全的前提下,经正常审批流程,核定数额正常列支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yj/80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