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必杀技——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今年的霸屏热剧非《欢乐颂2》莫属了,这源于小伙伴们早在《欢乐颂1》就已中了欢乐颂小区22楼5美的毒。人们希望透过她们的职场生态和人性刻画,去遇见那个真实的自己,说到底,这部剧的杀手锏便是极具生活代入感的情感共鸣。这里不得不夸夸那些“牛逼”到不行的台词,简直是句句有“毒”。当然,最有“毒”之句莫过于出自曲筱绡之口,剧中精灵古怪的富二代一枚。在《欢乐颂1》中,她和安迪分享了她爸爸的人生格言:“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此言一出,便成为了该剧的经典金句。切莫以为这只是“心灵鸡汤”,其实,它说的不仅是人际沟通那些事儿,还说了怎样做是明智的,这背后是大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接下来想和各位聊的TA沟通分析论。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沟通。沟通是将信息传送给对方,并期望得到对方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与无效之分。话说这职场沟通中,话不投机或语出伤人的场面并不足为奇,有时可谓司空见惯。可能有人有话要说了:这年头在职场上混,谁还没遇到过个把人渣?!没踩过坑,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职场上混过!是的呢,貌似这话毫不夸张,人家都说职场如江湖,是江湖就难免险恶嘛。
此话虽言之有理,但细思极恐,沟通是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是为了什么?通俗讲,不外乎就是协调行动,把想做的事情达成;或是共享一些信息,或是表达情感和情绪什么的。倘若沟通时,对自己和对方沟通的目的和心态毫无判断,全然不知这是为了协调还是为了故意找茬?是为了发泄还是为了做事?那沟通就会很被动。如果遇到了“同好”即志同道合的,可以持续探讨甚或争论彼此见解,互相讲沟通之理与沟通之礼。可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搞事情的人(如,搬弄是非评头评足者、背后传话唯恐天下不乱者),或是人格状态有缺陷(如,情绪化严重、嫉妒心强烈等),全然缺乏调整意识和能力的人,那么双方之间的无效沟通就可以终止了。当我们理解了这些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调整好状态,且不会因为对方的失去理智而纠缠其中,反而会冷静地跳出怪圈,做有意义的事情。所谓“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说的就是这个理。
所以,话要改写成:“这年头在职场上混,人渣不能白遇,坑不能白踩。”“吃一堑长一智”不说,还要让自己主动多懂一些沟通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之间有效的交往是怎样的,而且可以学会判断和调整好彼此的沟通状态,提高沟通有效性的同时,也让彼此更加愉悦。TA沟通分析论可以算作是一门职场必杀技,值得职场中人去理解和应用。比如,上述“搞事情”之人的沟通行为,在TA论中都能得到解读。
TA沟通分析论的全称为TransactionAnalysis(以下简称TA)。它虽基于心理学研究,但并不高深莫测而难以理解掌握,反倒是因其浅显易懂,接地气的实用性而广受欢迎。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EricBerne)创造了TA沟通分析用于心理疗法,很快人们就发现它显然也能用于日常交往,TA被一系列大众书籍广泛推广。TA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交往的,以使人们能够开发改进沟通方式,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就企业来讲,在组织发展领域中,TA沟通分析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工具,主要应用于选拔人才、人员配置、管理者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育、改善人际关系、激励和决策等方面。
限于篇幅,本文将着重探讨TA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理解了这一点,TA在组织中的衍生应用就顺理成章了。
在展开TA论的“解读篇”和“应用篇”之前,先和各位脑补一下关于TA论的主要内涵。其通俗易懂性亦体现在此,即:当人们对其内涵了解后,对实际场景应用的理解就自然而然了。
一、自我状态(EgoState)
TA论作为一种人格理论,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心理状态。伯恩(Berne)认为自我状态是TA论的基石,他把人格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称作“自我状态”,或称“意识”:父母自我状态P(ParentEgoState)、成人自我状态A(AdultEgoState)、儿童自我状态C(ChildEgoState),三者分别简称PAC。TA的起点就是帮助人们识别自身和他人的自我状态,并表现出与环境匹配的自我状态。
个体是由这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组成,不过三者所占的比例不同,每一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构成了不同人各不相同的人格特征。
所谓“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不同的自我状态。
(一)父母自我状态(P)
主要分为两种表现:
(1)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NurturingParent,NP)
典型表现:温暖、关怀、安慰、鼓励。如,轻抚头顶、叮嘱备至,常用“要小心”、“要注意”,表现为慈爱的关怀等。
(2)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ControllingParent,CP)
典型表现:教育、批评、教训、控制。以权威和优越行为标志,通常表现统治、训斥以及其它权威式的作风。在行为表现上,多有凭主观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常用“你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你不能”、“你必须”等字眼。语气较严峻,且具有命令的口吻。
(二)儿童自我状态(C)
表现特征比较复杂,分为两种状态: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FreeChild,FC)和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Ac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