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介绍
1
吴显扬
外语学院级德语(企业管理)专业
综合排名1%
在学习方面,专业排名1/40,综合GPA3.87,专业GPA3.97;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光华奖学金2次,综合一等奖学金4次,校级优秀学生4次,秀庐崇德力行奖学金1次。
在竞赛方面,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全国口译大赛德语交传组第二名、全国大学生德语辩论赛三等奖,并在歌德学院“HalloDeutschland”德语教学比赛,京津地区德语微剧比赛,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贸大瑞士联合国贸发会议代表团成员,第七届“你好台湾”大陆学生赴台代表团成员,年德国大使馆圣诞集市陪同翻译。
在学生工作方面,曾任外语学院级年级班长及外语学院分团委多语言服务中心团长,并带领德语班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担任第十一届学代会代表期间,提出优化校园志愿体系的提案。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实习经历:先后在教育部、西门子中国运动控制部实习,在大众汽车中国产品战略部实习期间负责制定大众集团在华产品线发展战略。
在校外实践和志愿活动方面,个人志愿时长小时,曾赴江苏高邮和斯里兰卡加勒支教,担任北京洪堡论坛等大型活动核心志愿者;曾任外语学院分团委多语言服务中心团长,在任期间组织近百项志愿活动,团队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最佳组织奖、最佳支教项目奖、最佳环保项目等5项大奖;率领团队举办“语你益起”十周年大型义演,联合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机构为贫困儿童筹集善款校内反响强烈。
暑期赴哈佛大学学习,十月将赴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
words
学长寄语
Ausdauerwirdfrüherodersp?terbelohnt,abermeistenssp?ter.(坚持到底终将会有回报。)
Q&A
2
Q:四年的大学青葱岁月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回忆,学长您是否还记得您刚来学校的情景?您当时是否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打算或者计划?
A:回想当时,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我还很懵懂,心理上仍然是一个单纯的高中生,想着只要埋头苦干应该就能有所收获,至于保研、考研和出国这些新奇的名词则是第一次听到,自己也并没有很特定的计划和目标;不过话说回来,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罢了。
Q:学长曾经担任过语服的干事、部长乃至团长,学长能不能谈一谈,您对于学生工作的看法?当学习和工作产生冲突时,您又是怎样平衡这二者的?
A:做学生工作最核心的就是要明确自己对它所承担的责任,通俗来说就是对它上心;相较于学生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成为一个负责人的成就感和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我更想强调学生干部身上肩负的责任,以我自己为例,我从干事到部长再到团长,见到的很多同学能力都很强,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们的热情,相比之下反倒有些逊色。同学们到了大二大三,往往都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考量,许多人开始找实习,准备出国;这个时候,将一些在学生工作上的精力收回来其实无可厚非,但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学生工作的经历写在简历上一文不值。其实不然,以我为例,我在大一时负责带队一些志愿活动,大二时则是要自己联系一些校外的志愿组织并与之协商沟通,创造新的项目,大三则开始全局的统筹规划,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整体上来讲,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锻炼。
关于冲突,简而言之,要想避免学习与工作之间的“撞车”,就需要我们自己在整体上对时间进行提前安排;仍以我为例,我经常做一个日历+代办清单,把代办的事列在具体的日期下做成日程,在做各种事情之前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好,这样比到了最后很着急地开始一件事情要从容、高效很多。
Q: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学德语的人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而学长的综合成绩在3年中一直都是专业第一,学长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些您的语言学习经验呢?
A:学习语言打好基础是关键。回想起自己大一大二学习德语的经历,可以不惭愧地说自己努力过,有收获,那时走在路上甚至也会突然弹个小舌音,引来不少行人侧目(笑);每天上完课,不管有没有作业,我都会把单词过一遍,因此我语言的基础打得很牢,而基础打牢之后学习会变成一个越来越简单的过程,一些所谓的复杂知识本质上也是对于基础知识的一种外扩。
打基础的阶段会持续到大二下学期,之后到了高年级则切不可忘掉自己所学的语言。大三大四期间我们和语言的关系会略有弱化,大部分同学的精力也会被转移,不过不管我们之后走上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没有理由任由自己曾经热爱过的一门语言荒废掉。
Q:咱们贸大德语专业有一个4+2的出国项目,我了解到您是选择了这个项目的,能不能谈一谈您选择出国继续深造的原因呢?
A:欧洲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起初选择这个项目确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想去德国,乃至欧洲,去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不过之后我也并没有后悔做出这个选择,因为如果没有4+2这个项目,本科学习德语的留学生很难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德国的经管类专业,只能选择日耳曼语言文学,因此4+2项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充分发挥了我们学校优势的项目,它给了我们德语专业的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既是一个出国的机会,也是一个保研的机会,同时它还具有跨专业属性,这样的特点使它也符合咱们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培养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出国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挑战和锻炼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在国内的哪里,我们都会有熟人帮忙,但在国外的生活是彻底的独立的,这对于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过了这些挑战和锻炼,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Q:学长您当时在选择了出国的项目之后在此方面做了哪些的具体计划或者说准备工作呢?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当时做这些准备工作时的经验?
A:项目本身的准备工作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修满要求的学分,通过要求的考试,办好相关的手续罢了。但4+2也不止是一个项目,它同样是一个机会和机遇,很多时候大多数平台和项目能给我们提供的也都是一个下限,但它的上限却是由我们自己发掘的,4+2也同样如此;在大学阶段,我们的发展和成长更重要的是横向拓展而非纵向积累,因为我们现在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所以开阔眼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所见越多,将来人生的选择就越多,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被4+2项目所束缚住,因为它本身其实是一个给同学们放宽眼界,挣脱束缚的平台。
Q:我了解到学长的志愿北京累计时长达小时,但其实咱们毕业的要求只有75小时,但是您坚持不懈地地做了数倍于这个要求的时长,请问这些做志愿的经历给学长您带来了什么收获或者说感悟呢?
A:做志愿是我进入大学之后发现的第一件很有趣的事,自然地,我想把它坚持下去,于是到了最后做志愿也几乎成了我的一种爱好。做志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遇到了各种令我动容的事。
举个例子:我曾认识一个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他可以记住康复中心里几十个孩子中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年龄、家庭状况、性格和爱吃的东西等等。做志愿其实不会让你接触到很多“大咖”或者通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你所见的大多数人都会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平凡人生的观众,但他们对于受助团体的真心的帮助和善意却让我深受影响,这也是能让他们自己能够摆脱庸俗、内心有所寄托的原因,所以在此我也要鼓励大家:做志愿吧!你会收获很多。
Q:看完学长的资料之后,我觉得您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履历上来说都是非常丰富的,您觉得和其他同学相比,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我不认为自己具备所谓最大的优势,相反,我倒是很清楚自己的一些小毛病。你们所看到的,可能都是旁观者眼中的吴显扬,大家觉得我学习好,志愿做的多,比赛拿了很多奖项,奖学金拿到手软。但其实以上诸如此类的种种“优势”都是显于外让别人看到的,自己真正所学到的东西只有自己最清楚。我自己也有不少毛病,比如拖延症、不爱运动等等,因此我觉得我确实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心态要端平,脚步要放稳,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还是要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毕竟我还年轻。相比于复杂的社会,我们其实都太年轻了。
另外我还想强调,这个学校中还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不一定必须是绩点第一,不一定做了很多志愿,不一定什么比赛都拿过奖,不一定奖学金拿到手软;只要是持之以恒在做着自己的事情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去学习,这种毅力和坚持是包括我在内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具备的品质。每个人所选的路不一样,但只要他愿意为其奋斗并持之以恒,就值得我们的尊敬。比如坚持考研的人,参加许多运动队坚持锻炼的人,每天晚上夜跑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比我更优秀,更值得大家学习。
Q:心之所向,行之所致,学长您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充实的,但是我还是想问您一下,您在大学四年中是否曾经也有过遗憾?换言之,您是否曾经也走过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呢?您现在又是怎么看待这些遗憾的?
A:人走过的路没有所谓的“直路”和“弯路”,自己走过的路,都会成为自己成长经历的一部分,成长本身注定是一个求索笃行的过程,所以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值得遗憾的。
如果一定要说一些走得比较曲折的路,那就要谈谈咱们外院的特点了。相比于其他院,外院的专业基础需要至少两年的积淀,当其他院的同学很早就开始接触社会与企业的时候,外院的同学往往会沉浸在一种更为学术的学习氛围中,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大一大二就开始找实习、接触社会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的情况下就开始找实习的话,纵使能找到也只会是一些堆积性的重复工作,从中能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最终还会无可避免地耽误学习。我的建议是:在大学的前两年打好自己专业的基础,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有关实习的信息。但如果这个顺序被颠倒,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同学们应该牢记:我们作为大学生,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会是第一要务。明确了这一点,相信大家会在很多事务的优先级排列上会有一个更明智的认识。
Q:学长不久就要远赴德国了,您现在有没有一些将来在德国学习和生活的小计划或者憧憬呢?
A:现在我的计划还处于比较朦胧的阶段,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s,我也不知道在德国的学习和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所以目前只有一些比较模糊的目标。学习方面,我打算在德国半工半读,但前提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生活方面,我打算通过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打打零工,半工半读的方式来尽量去接触并融入德国社会,逐步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其国民。不过学习还是第一要务,要在此基础上开阔眼界。
一言以蔽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Q:学长,现在请您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句您最想说的话,如果只说一句话,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A:Ausdauerwirdfrüherodersp?terbelohnt,abermeistenssp?ter.这是高级德语课结课时贾老师送我们的话,我就一直记了下来。(坚持到底终将会有回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语学院分团委学生联合会
组织部
宣传中心
新媒体部
供稿陈龙潭
美编史逸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