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建议老板关注下

听过N多汽修店老板抱怨:“新招来的员工,干不了几天就又走了,流失率特别大。”很多人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咎于求职者,说“90后稳定性太差”。

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我的内心,都是在为求职者抱屈的。谁不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安稳的干一辈子?谁不希望面试的第一家企业就能被录用?谁不希望好好珍惜被录用的机会?但希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70%新员工离职,问题并不出在员工身上,而是出在老板身上。面试时没有讲清楚企业情况,求职者入职后心里落差比较大;没有将新员工交到合适的人手上;没有很好的为新员工铺路……这些,都是造成新员工离职率高居不下的原因!

为什么在汽修行业,尤其是汽修工岗位会出现这些如此严重的“人的问题”?

原因有很多,但根源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做汽修工低人一等”

——陈旧观念仍有很大市场

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几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还仍占据着很多人的大脑,受祖辈影响,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干服务行业。现在北京、上海、青岛的许多汽修工,月薪都在元以上,说不干就不干了。

据说许多城市孩子的妈妈怕孩子吃苦受气,每月给孩子元零花钱,让孩子回家玩也不让他去做汽修工。不少农村进城打工的孩子家长也都这种想法,认为干汽修工又脏又累低人一等,没什么发展前途,连回家找对象都要遭人“低看一眼”。

现在汽修店几乎都是夫妻店,在员工职业规划上要么没有章法要么想当然,根本没有形成体系,就连一个职业称呼,这么多年仍然没人花心思去改变,许多汽修工做了三五年还是汽修工,美其名曰“老技师”。他们看不到希望,没有被受尊重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流失是必然的。

另外,目前大城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汽修工来自农村,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高校扩招,很多喜欢搞汽修、机械的孩子只要努力一点,就可以被高校汽车专业录取,不用非得上技校,然后去汽修厂当小学徒。

2“汽修工都是差生”

——思维定势使大学生对汽修工岗位不屑一顾

古往今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念还是很受推崇的。从在职的汽修工学历来看,尽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了较大改观,但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考不上学就让你去做苦力”成了很多家长批评男孩子的口头禅。

很多年轻人认为,做汽修工就是学校差生的归宿,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就是没有工作也不和“差生”为伍,去做“卖苦力”的工作。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导致出现了许多汽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待岗“啃老”也不愿“屈就”做汽修工赚钱“敬老”的现象。

3“汽修工就是男孩做的”

——片面认识将众多优秀汽修工人才拒之门外

客观地说,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男性天生比女性理智,更能冷静分析问题。研究发现,男性在逻辑思维和物理性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男人比女人更擅长分析问题,他们天生有种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出事物的本质、辨别真伪。

大自然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的构造和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两性各自的性别优势。汽修行业要求员工要具备良好的“理性”、“专业”、“客观”、“毅力”和“感知力”,这些特质在女性汽修工身上照样能够体现。而许多汽修店老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女性能力被社会认可的情况下,仍然认为汽修行业不适合女人去做。

4“大锅饭,做多做少都一样”

——普遍缺乏科学的薪酬晋级体系

许多汽修店的老板们普遍认为农村人穷,没见过世面,给点儿钱就能好好干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观念越来越与城市接轨,如果劳动强度很大、工作时间很长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难吸引劳动者干下去。

目前汽修业工资普遍过低,与城市人均收入每年两位数的涨幅相比,几年来汽修工工资水平几乎没什么变化,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严重打击了农村青年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行业间、地域间汽修工待遇的不均衡也是造成一些地方汽修工紧缺的重要原因。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汽修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靠老板“拍脑袋”来决定,员工看不到一个透明的可以进行自我激励的薪酬体制,有的汽修工名义上工资很高,但七罚八扣的,最后剩下就不怎么多了。

5工作枯燥乏味

——让年轻人对汽修业失去依恋

目前维修行业,95%以上是夫妻店,家族店或哥们店,由于体制的家族化,很少有老板







































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tz/26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