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效率金融业的供

核心观点

金融业体量上升但效率下降

虽然目前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接近甚至超过美日,但这个量的赶超并未反映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却反映了其中蕴藏的风险。金融业增加值由融资服务增加值和中间服务增加值组成。其中融资服务中信贷占比较大,中间服务增加值仅反映金融活动的多少,在投机活动频繁时期往往有较高表现(比如年)。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上升也反映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下降。作为主要融资手段,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一直在下降,年我国的贷款产出率(GDP/银行对企业和居民信贷余额)已降至0.64%,而同期美国和日本的贷款产出率分别为2%和1.1%。

金融资产结构与金融业务结构不匹配

年我国证券业总资产不及银行3%、保险业总资产不及银行7%,两者加起来不及银行总资产的10%。但非存款的金融产品规模已直逼存款业务。金融机构结构与金融市场结构极不相称。根据央行口径统计,截至年末,大资管产品已超过万亿元人民币(部分重复计算),相当于同期存款余额的2/3。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后,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0多万亿元,也超过了银行存款余额的1/3。

直接融资比重却较低

虽然非存款等金融产品规模已经直追存款,但大量资金充当了“类贷款”和在金融体系类循环,直接融资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却并不高。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都徘徊在较低20%左右,年虽有较明显提升(达到45%),但仍远低于美国(90%以上)、日本(60%以上)、韩国(70%以上)的水平。随着我国服务业对GDP贡献过半,经济结构更加“轻质化”,同时也越来越强调“科技”、“研发”,“创业”、“创新”,市场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只增不减。

严监管后更需发展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随着我国居民资产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制度建设加快完善,未来对标准化、规范化金融保险产品的配置将长期趋升。短期严监管对于资管乱象无疑打击巨大,但长期来看,规范是发展的前提,穿透式、协调式的综合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更适合目前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虽然非标准化业务和产品面临收缩,但在投融资需求都趋升的大背景下,却为标准化、规范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严监管、减少资金“内耗”、降低风险是第一步,下一步更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效率。

来源:《宏观研究报告:发展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效率——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

作者: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童英、许冬石

证书编号:S1、S3

银河证券提醒投资者务必阅读免责声明并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tz/15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