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节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全体的共识,对此国家也已经制定了大量的相关的政府和规定,并不断的深化和完成政策环境,以支持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这无疑表明我国节能市场潜力巨大,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节能产业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节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全体的共识,对此国家也已经制定了大量的相关的政府和规定,并不断的深化和完成政策环境,以支持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这无疑表明我国节能市场潜力巨大,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节能产业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节能工作获国家重视
数据显示,-年间,尽管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在下降,天然气以及新型能源所占比重在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天然气及新型能源所占比重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以天然气为例,年,有16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占到50%以上,而我国年天然气的比重仅为5.7%,能源结构仍以原油和原煤为主。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前景报告》
此外,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国内、国际的能源价格都在迅速上涨,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本,而国内能源利用技术、能源产品和能源管理与使用模式的落后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此,节能降耗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说明了国内节能服务产业、能源管理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可期
过去10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规模年复合增速近60%,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16%-25%的年均增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30%的节能项目都是通过EMC模式建造与营运的,而目前在国内,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才刚刚起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广。预计到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将达到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
-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前景报告》
此外,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超过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产值超过亿元。据此估算,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产值将达亿元,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值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前景报告》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业和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产业本身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产业协同效应差。当前我国节能服务业集聚区域内相关产业规划普遍滞后,产业聚而不合,影响了节能服务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使产业聚集效应难以显现,客观上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发展和公司壮大。
其次,优惠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宣传不够,很多公司并不清楚优惠政策的存在和具体内容;二是申报涉及知识面广、程序复杂,专业申报人才匮乏;三是项目节能效果可测性差,难以达到补贴标准。
第三,用能单位节能意愿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对工业用能实施价格倾斜,加上主要用能行业多属于周期性行业,企业效益受行业周期的影响远大于能源成本影响,另外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实际上也大打折扣,用能企业节能意识普遍不强,市场需求并未彻底释放。
第四,节能效益难以科学评估。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涉及到的节能技术种类多、范围广,很难形成单独标准,节能公司和用能单位容易产生纠纷,导致拖延、克扣甚至拒绝回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最后,节能服务公司多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时间短,大多数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注册资本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另外,节能服务公司虽拥有技术,但普遍缺少土地、厂房等接受程度高的抵押品,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中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到年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一般而言,能源总量控制需要通过节能和改变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费来实现,但是,改变产业结构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所以,节能方面需要做出更大努力,预计今年政府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节能。
合同能源管理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得到了较好推广。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下,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节能单位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在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节能服务的同时,收取客户的部分节能收益作为对应的服务费用,最终实现双赢。
中国早在年就开始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真正为大众了解,并比较大规模运用,还是近几年的事。数据显示,年中国境内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尚不足千家,而到年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就已增长到家。同样地,“十二五”期间中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了2.5倍左右,达到60.7万人,节能服务行业管理投资及总产值也分别增长了4倍左右,达到.56亿元和.34亿元,取得了很大成绩。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与中国的节能需求仍然相去甚远,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的问题。在目前环境治理的压力下,任何服务于节能的项目前景都很好,由于中国的节能需求,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模式和“节能服务公司”看上去个个前程远大,但现实中节能服务公司却普遍感到做起来很辛苦。倒是一些节能设备公司走在了发展的前端,从更换适用节能设备入手,卖设备的同时又充当节能服务公司的角色。实际上,节能设备公司也同一般的节能服务公司一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只是它们还卖设备,动力会更大一些。
节能服务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外,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融资能力。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期普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存在资金占用时间长的根本特点,单靠自有资金,节能服务公司很难长期支撑下去。因此融资能力和融资模式,就成了节能服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的公司规模和节能项目普遍偏小。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单位都较小,决定了公司的实力和信誉环境比较一般。无论是节能服务公司还是节能单位,常常互相不信任,节能单位怀疑节能服务公司的承诺是不是真的,而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则面临着项目开发周期长、短期获利能力差、负债率高、项目融资困难等压力,也怀疑客户能否真正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
不幸的是,这些问题也常常是融资机构(银行)所担心的。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节能服务公司的信誉和融资问题,也就是节能服务公司的实力和节能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节能服务公司一般规模小、经营时间不长,业绩一般,没有很好的资信记录,银行直接给合同能源管理提供贷款比较难,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如何说服节能单位,表明其有实力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呢?其信誉,至少开始时,应来源于强大的背景支持(如政府的支持、大公司的支持等)。也就是说,即使节能服务没有完成,也能有人能出来为后果负责,不会半途而废。
国际经验表明,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但是,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至今并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扶持。比如说,节能作为政策支持的产业,由于其典型的先投入、慢收益的特点,在现行税收制度下纳税负担较重,没有得到区别对待。节能服务公司为节能客户出资做项目已承担了风险,如果他们还需要为尚未得到的收入提前支付所得税,那么风险就更大了。
虽然我国政府为节能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已经实施的项目也为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一些经验,但中国节能服务公司毕竟还是成长中的产业,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为避免目前比较混乱的状态,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规范,这也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此外,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节能资金仅限于支持一般的节能项目。如果能把节能服务公司列入其支持范围,政府的背景和资金支持至少可以部分解决他们的信誉和融资问题。节能服务公司具有节能资金再造血功能和扩大节能再投资功能,也可以放大节能资金的作用。
而除了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之外,国内大型企业也可以考虑建立起自己的、至少是服务于本集团的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的动力是双赢(多赢)与节能,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合同能源管理还未发展为产业时,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