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

0引言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从培养目标而言应当专注于学生在会计实践领域的创新能力[1]。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对学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判断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依据。然而,从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2]。本文意在从引发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低下的现实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在论文创作的关键环节上给出指引,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完全放手并依靠学生自行探索和积累研究经验是不现实的做法,亦无法形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但是,对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施以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样存在三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时间不够,博士研究生经由5年的艰苦训练尚不足以保证形成独立科研能力,更何况硕士研究生学制通常在2年或2.5年;二是学生资质不够,尽管科研能力并不必然依赖考试成绩,但是会计专业硕士普遍上匮乏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考试训练,这不利于其对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相关基础技能的掌握;三是培养理念冲突,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有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学生亦深谙其中精神,将大量在校学习时间用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企业实习,理论训练和学位论文创作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因此,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训练,必须设立一个现实的目标:寻求基于关键流程控制的边际创新。本文认为硕士学位论文开展的关键流程主要有5项:一是论文选题,二是文献积累,三是分析技术,四是学术写作,五是修改技巧。所谓边际创新,是相对于实质性创新而言。寻求研究生在理论分析上的实质性创新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引导学生选择最新的实践案例,或以新的角度来看待经典问题,或使用新的技术分析手段量化关键研究对象,都是研究生力所能及的。这类创新看似微小,但是,如果能够在多个流程贯彻,最终的论文成果仍然可能具备极大创新价值。下面本文将分别针对论文选题、文献积累、分析技术、学术写作和修改技巧五个部分,一一给出指导建议。2学位论文创作的关键流程及建议2.1论文选题目前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选题单一、重复度过高。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通常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3],新闻中的热点公司很容易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分析对象,以“上海家化”为例,在中国知网公开收录的硕士论文中,有83篇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度地多维解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公司,但羊群效应式的单一案例撞车现象,则容易产生重复劳动。83个硕士研究生平均数月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必然存在科研资源的浪费。二是话题陈旧、创新性不够。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选题方面往往习惯于从文献寻求灵感,经典文献所提出的概念往往带给学生振聋发聩的冲击,其中的逻辑思辨也常常使后学感佩不已,学生因此对一些经典概念情有独钟,在选题时不自觉地将这些经典概念纳入。以年为例,中国知网公开收录了篇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中含有“盈余管理”一词。经典概念并非没有现实意义,但是大量研究还聚焦于几十年前提出的概念,则反映了学生对新概念和新工具的认知匮乏。三是闭门造车、现实性薄弱。热点案例过分扎堆、以及从文献到文献的选题方式,导致大部分论文与会计前沿实践脱节严重。深交所在年发布了博士后研究选题,第一个选题的是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问题,作为典型的会计问题,年中国知网公开收录的硕士论文中仅有6篇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还有一篇文章由金融学硕士所作。当然,深交所博士后研究选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在会计专业硕士论文的数量比例上,一线监管机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zy/111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