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访谈录第23期百万对话企

北京中科 http://m.39.net/news/a_5863504.html

在“香港科大商学院-国科京东方”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袁老师访谈录》—百万对话系列如约而至,希望能够将香港科大教授们和校友们的一些真知灼见传递给大家。本期《袁老师访谈录》邀请到熊辉教授、陆宽校友、何启强校友、高婧校友来分享他们的心得感受。

主持人

袁冶

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主任

香港科大EMBA校友联络理事会常务副主席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赛事执行主任

对话人

熊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

陆宽校友

香港科大EMBA班校友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国科京东方董事长

何启强校友

香港科大EMBA班校友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终身理事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副理事长

高婧校友

香港科大商学院本科校友

云深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香港科大十大”准独角兽”企业之一

Part1: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与社会性

Q

袁老师: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做企业管理中的人性与社会性。人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也是偏感性的一个话题。如果我们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看人性,熊教授您会怎么解读它呢?

A

熊教授:我对人性的初认识就是它是不能被考验、挑战、测试的。这是我大学毕业去深圳工作时学到的一课。我们常感叹,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从人性角度来说,当你凝视人性时,人性也在凝望你。

Q

袁老师: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面对人性时最好远离它呢?

A

熊教授:我们要去了解人性,但了解之后就要与它保持合适的距离,最好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要清楚人性会对事情产生什么影响,保持敏感。企业用人如果不考虑人性的影响,就很难把人用好。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妥善利用人性,去激励员工,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基本就可以有好的发展。

Q

袁老师:您刚才提到要去了解人性,那在您看来,人性当中最应该了解的是哪一点?

A

熊教授:千万不要触发人性的恶,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

Q

袁老师:所以我们就要去创造好的环境,努力去激发人性当中的善。

A

熊教授:是的,要保持善良,也要努力激发周围人的善。

Q

袁老师:熊教授有很多研究就是将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结合在了一起。您之前提到,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还是算法。您设计了这么多模型和算法来把“人”算出来,想要去把“人”搞得很清楚,刚才却又说要对人性“若即若离”。这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A

熊教授: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可被标准化的,也就是可以被量化的,剩下的一部分就属于艺术,人性就是属于艺术这一部分的。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有的行业艺术部分很少,可量化部分多;也有的行业艺术部分就比较多一些。我比较喜欢艺术部分多的。因为艺术部分多的行业往往能给我更大的操作空间,因为机器可替代的空间少,留给人的空间就比较多。在这样的行业里工作可以累计更多的个人价值。在标准化部分太多的行业里工作,往往要面临更多被淘汰的风险。

Q

袁老师:那么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并代替人类这个问题,您的观点是什么?

A

熊教授: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很多工作赋能,但是完全替代的话目前做不到,未来会怎么样还不得而知。

熊辉教授

Q

袁老师:只能期待人类能够进化到无法被人工智能赶超的阶段了。陆宽校友,您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您怎么看待人性?

A

陆宽:我们在制定集团或者公司内部规则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的就是“不要和人性作对“。

陆宽校友

Q

袁老师:因为相信人一定要向善,所以我们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部分。一个乐观、阳光、向上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向善的团队。反之,当我们发现有相反的人性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屏蔽,这是管理者们在组建团队或者推进团队发展时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tz/114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