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喊的股权激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真正的股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激励价值。很多企业连股权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天天吆喝着搞股权激励,不少企业一直没有实际行动,已经做了的大多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反而因为股权转让、稀释,股东人数增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决策,甚至危及创办人、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和根本利益。
所以,打算做股权激励的朋友,先必须清晰明白以下3个问题,再来考虑你的企业是不是要做这样的激励模式,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
问题1:股权、股份、合伙人到底有什么区别?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
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在股份之中,还有一种虚拟股份,华为员工实际拥有的基本上都是在职虚拟股份。通常,公司在内部虚拟一个总股数,然后通过认购、赠送、奖励等方式派发给员工。员工得到的不是份额(即比率),而是一个股数。例如,公司总股本万元,折成万股,员工甲出资10万元,认购10万股。
一般情况下,虚拟股份都是在职股,员工一旦离职就必须缴回。当然,不缴回也没有用处。这种模式不受法律保护,只是用于内部团队的顶层激励设计。
所以,华为无法上市,不只是他们不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众多激励模式无法得到证监会的认可。很多上市公司的激励做的十分传统,缺乏创新和领先,主要就是因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过于严格。
合伙人模式同股权、股份有什么区别?
现在基本上可以认为市面流行三种合伙人模式:
1、合伙人就是名义股东(即股份),也有的将实际股东称为合伙人,这只是名称上的转变。
2、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注册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在合伙企业中有两种角色,一个普通合伙人(GP,公司创办人或控制人)、一种是有限合伙人(LP,投资人)。这里的LP都是投资人,没有决策权和代表权,分享的投资收益(即收益权)。
3、以打造团队经营者为核心的增值合伙人(OP),OP出钱出力、做增量价值、分享增值收益。
所以,合伙人基本都与股权无关,与股份相似但导向完全不同。合伙人模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