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班组中的ldquo事rdquo

作者:周和平老师

后台回复“周老师”即可查阅更多原创文章

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建设

我国企业班组建设之“形而下者谓之器”(三)

标准从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理解,是人认识并判断客体对象“是”或者“不是”性质及何以具有如此性质的依据与尺度。

根据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人们给予“标准”以多种定义,美国人盖拉德在年《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标准所下的第一次定义,至今仍然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上,给出的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其他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我国在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1-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按照标准化“实践对象”通常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本文阐述的“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主要体现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

管理标准主要是针对班组管理领域“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主要是针对班组长履职及履职能力,在其领域“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体现出的意义是能保证技术标准实施,工作标准体现出的意义是能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

标准,按照标准化“实践性质”又通常分为强制性标准、事实性标准与自愿性标准,本文阐述的“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主要体现事实性标准与自愿性标准——事实性标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不具有法规约束必须遵循而所制定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同时也就具有了自愿性标准的性质。

标准化就是贯彻标准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不须赘述,标准在中国企业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以及在班组长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使用和待遇等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与导向性的作用。要使中国企业班组建设及活动规范性地健康发展,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是一项不可逾越的、也是当下中国企业班组建设及活动最需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否则,中国企业班组建设及活动无规范性健康发展可言,也就难以达到真正提升中国企业班组长的履职素养与履职能力,也就难以真正夯实中国企业的基础与基础管理。

然而,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项,需要耗费企业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组织内容专家、方法专家和班组长,三位一体深入到班组实践中做大量的访谈、分析、测评与量化等基础性的求证工作,才能制定出具有客观必然性性质的权威性标准。所以,企业如果没有对班组建设及活动具有虔诚态度与科学认知,是很难制定出对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实践具有规范指导意义的班组系列标准体系。

制定班组管理标准体系的思考:班组管理标准及体系结构是以班组管理模型为依据进行制定与建构,例如,上一篇文章(为“灵魂”建构班组与班组长履职能力)阐释的“‘从问题开始到有效沟通及情感良性反应导致行为’的领导活动过程”模型(以下简称“有效沟通”模型),就是制定“有效沟通”班组管理标准及标准结构的依据。

在“有效沟通”模型中根据逻辑性程序划分了四个职能模块,即问题(沟通需要)→沟通(沟通过程)→行为(沟通效果)→反馈(沟通评价),标准制定就是以这四个职能模块为管理活动内容一级基本单元,再根据工作性质程序或者逻辑性质程序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纵向展开,二级、三级……逐级细化形成“树枝型”结构的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基本上与人的因素无关,而管理标准却与人的因素紧密相关,凸显的是“人需要做哪些事及做的规定性”,所以,本文对“制定班组管理标准体系”是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技术制定规程》为依据思考,并阐述。“国家职业标准”的结构和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工作要求”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制定班组管理标准体系的思考就是将国家职业标准中的主体部分,即“工作要求”理解为“管理要求”,也就决定了有效沟通模型中的“职能模块”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具有相同的意义理解,而把“工作内容”移置为“管理内容”,“技能要求”移置为狭义的“管理要求”,形成“有效沟通”标准体系样式如下:

制定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体系的思考:履职能力,一般意义的理解是指个体有效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主观条件,通过行为体现出来,也就是班组长的履职能力不仅要有“知”的主观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行”能力的主观条件,并通过“行为”结果的事实体现。所以,“制定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体系”思考的基准点是班组长“行的有效性”,以及对班组长“行”的有效性能力的规定性。由此,本文仍然以上一篇文章关于“建构班组长履职能力模型的思考”中的内容为依据,形成制定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体系的结构及内容,样式如下:

由于“能力”是人的认知与行为的有机结合,所以制定“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最困难点,就是如何为“将履职知识内化为履职能力,履职能力外化为履职行为,履职行为效化为履职结果”提供规范性基础及规范性引导,使其有效履职。

总之,班组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围绕班组中的“事”,即对班组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方式所展开的阐述与细化,突出班组长“做些什么事”及“事”的规定性;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的制定是围绕班组中的“人”,即对班组长履职能力符合履职要求所展开的阐述与细化,突出班组长“怎么做这些事”及“做”的规定性——如此,才有助于弱化班组长在班组管理实践中的主观随意性,强化客观必然性而有效履职,领导所属员工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创造幸福及幸福的生活。

基于此,本文阐述的“班组管理标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体系结构、内容的科学性及完整性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出“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建设”议题本身,以及制定班组系列标准体系“树枝型”结构的思维路径,希望引起重视并认真对待,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唯有如此,中国企业班组建设及活动的大厦才能建构起来。

周老师,往期精彩作品(点击可直接阅读):

为“灵魂”建构班组与班组长履职能力

多视角认知班组与班组长,“本真”全面掌握

从“人”出发,用制度去反思班组

作者介绍:周和平老师,益友会湖北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周和平老师系全国企业班组长专业能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现代班组》杂志特约专栏作家,班组建设理论研究资深专家。

最近主持编制并完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主导的“企业班组长职务能力标准”(试用稿)工作

周和平老师

赞赏

长按







































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nr/19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