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体系构建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利

1+X证书制度体系不仅仅是一项人才培养改革的政策问题,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实践问题,更是职业教育理念和价值选择的问题。基于1+X证书制度内涵,大致形成了1+X证书制度实施所涉及的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系统外部要素框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对1+X证书制度系统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可调和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使之走向互动合作的状态。职业教育系统涉及到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要素,包括政策制定主体、政策实施主体和政策对象,主要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一、1+X证书制度系统的主体利益诉求(一)政策制定主体的利益诉求

扩大受教育培训权利范围,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阶层良性流动;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大众就业创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夯实人才可持续发展通道。

(二)政策实施主体的利益诉求

1.企业的利益诉求:企业需要高素质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利用高校的专业人才和科研人员开展新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同时,在参与办学过程中,企业可以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和提高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企业,增加企业的隐形资源。

2.高职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的利益诉求:激活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训育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技能性;实现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成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职教共同体;扩展人才培养新通道,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标准,促进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场所、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1+X证书制度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

1.环境缺失: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

文化环境: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发展的土壤。

制度环境:我国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在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并没有十分明确。

2.利益博弈:主体利益的短视和失衡1+X证书制度与中央、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学习者为纽带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何平衡行业追求利润的动机和等价交换的市场机制与公共管理部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和非竞争性机制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和滞后性与行业企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冲突;如何引导和刺激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及培训工作;如何打破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同质化办学藩篱,解决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矛盾;如何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和转换为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成果,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教育政策能否有效执行。.政策法规柔性:各利益相关主体松散、权责不明晰、约束性弱1+X证书制度及“双证书制度”等相关政策文本大多是提出实现任务、具体内容、技术路线,部分政策内容属于宏观上的制度架构,对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并未明确,利益主体间关系松散,权责不清。4.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封闭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行业参与办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统筹管理制度未建立。职业院校内部对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融通建设机制不成熟,两种学习成果之间相互认证与转换通道未建立。现行教育体制、制度使学习者受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人事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也尚未建立,学习者无法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非学历培训提高资历和就业的优势,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学习者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进一步削弱了其参与学习的动力。

三、1+X证书制度系统主体利益冲突的消解与整合1.加强1+X证书制度顶层设计,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合,破除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完善1+X证书制度设计,出台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

2.建立好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各利益主体紧密合作的布局要建立好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利益主体紧密合作。加强各主体的沟通衔接,实现良性互动,保证信息的及时对接以及问题的解决和反馈。.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层层压实各主体责任1+X证书制度涉及的主体较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4.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构建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节选自《成人教育》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gf/57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