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是相对传统的说法,在本文中也代表业务数字化,但是本文之后均已信息化来阐述。
开门见山,直接亮出论点。企业信息化工作可以看成是平台商业模式和众包共创商业模式的综合。
平台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是指“有些企业服务于两个或更多的相互依存的客户细分群体。”
“例如,信用卡公司需要大范围的信用卡持有者,同时也需要大范围可以受理那些信用卡的商家。同样,企业提供的免费报纸需要大范围的读者以便吸引广告。另一方面,它还需要广告商为其产品及分销提供资金。这需要双边细分群体才能让这个商业模式运转起来。”(摘自《商业模式新生代》)
如果大家还是需要琢磨琢磨,那就想想淘宝和拼多多的非自营业务。淘宝平台上既需要购买各种产品的客户,也需要提供各种产品的商家,只有既能服务于客户,又能让商家赚钱,这种商业模式才算是成功的。
那么企业信息化为什么是平台模式呢?因为企业信息化,也是同时服务于两个客服细分群体。这两个客服细分群体分别是信息系统的直接需求方(包括管理层和少量的关键用户),以及实际使用信息系统的用户。而信息系统建设者,IT部门,也是平台的建设和运维方。
由此可推论,IT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做好平台商业模式的设计和运营工作,同时为信息化的直接需求方和用户实现用户价值。
为了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IT部门承担了协调和权衡平台设计和实施方案,兼顾双方的诉求的重要责任。尤其不能以简单的倾向于直接需求方。
因为其实在平台商业模式中细分的客户群体相互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例如,在报纸这种商业模式中主要的付费方是广告商,而报纸订户只需要支付很少的钱,甚至可以免费获得报纸阅读权。
淘宝之类电商的方式呢,商家和买家来说,买家地位相对更高一些,卖家要付钱给平台,而买家却不需要付一分钱,但是在与商家的争议中反而是略有优势的。
回到企业信息化,到底是直接需求者更重要,还是普通的用户更重要呢?这个问题可能见仁见智,但是我的观点是普通的用户更重要(领导别打我)。
因为使用信息系统是为了达到经营和管理的目标,但是目标并不会因为领导要求或者产品设计,就自然而然的实现。
目标的实现严重依赖于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原因在于要求可以提,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强制用户按照初始的设计来使用系统。
绝——对——没——有。无论从时代的发展,还是人的本性来说,都是如此。
管理的难度的探讨,看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多领导?
众包商业模式众包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志愿者的做法。”(摘自《百度百科》)
为什么信息化又是众包商业模式?信息系统会有很多用户来使用,而这些用户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