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操作实务,包括合法性与程序性的要求。如果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公示程序不合法,就会导致规章制度的无效。?
第一,民主程序?
一、民主程序及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民主程序是指企业行政一方制定出规章制度以后,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政务大会讨论通过。这是目前法律关于规章制度生效的唯一规定。但是从企业工会体制建立方式来看,民主程序形同虚设。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不能对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有效监督。虽然企业行政一方依照法律相关规定把规章制度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政务大会进行民主讨论,但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还是按照企业行政一方的意志来办理。?
基于这种情况,在新的法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加大了对企业的限制,并对制定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环节上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将企业规章制度分为两部分:第一,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第二,不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对待两类制度的制定,民主程序的要求也不一样。具体表现在: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二、民主程序证据的运用
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证据可以作为证明民主程序的充分依据:
1、职代会讨论企业规章制度方案时的讨论记录以及参与讨论人员的签字;
2、讨论形成一致意见的决议性文件以及相关人员的签字;
3、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的过程记录,包括协商的过程双方产生分歧及最终达成一致时的记录与相关人员的签字,这些必须有客观的书面的证据。《劳动合同法》自年1月1日实施以后,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经过民主程序。只有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相关证据进行有效保存,才能起到证明依据的作用。一旦发生争议,就有相关的证据作为基础性的材料来佐证。
第二,公示程序及要求
一、公示的目的。公示的目的就是通过如通知、会议等公开告知的形式,使员工知道规章制度的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遵守、执行。同时,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确保有证据证明员工已经知道企业的规章制度,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可见,企业对规章制度进行公示的目的不仅仅是做到让员工知道,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公示的证据固定下来,否则,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公示方式企业习惯采用电子手段如网站、邮件、电子牌等来进行公示,这些公示方式虽然可以达到让员工知道规章制度的目的,但是企业要注意将公示的证据进行固定。
1、在网站上公示。网站上公示可以节约成本,但是要达到证据保存的目的,必须要依赖于相应的技术支持。企业必须和劳动者约定企业在网站上公示规章制度,并告知员工浏览的具体时间和网站浏览。只有这样约定清楚,发生争议时企业才有根据。另外,企业还有一个证据责任,即有证据证明已经把规章制度放上网站。
2、电子邮件。企业如果员工少,习惯于用电子邮件往来。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使用,如果获得双方认可,那么就是证据,能够被人民法院采信;但是如果有一方不认可,该证据就是无效的,除非有其他间接证据佐证。
3、用公告栏进行的公示。用公告栏进行公示与在网站进行公示类似,必须双方事先约定认可公示栏就是企业公示规章制度的一个方式,让员工知道何时去查看,同时要有证据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在公示栏进行了公示。
4、传统意义的公示方式。制定规章制度后,组织大家学习,同时做好笔记,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再如,企业往往人手一本员工手册,在给员工分发时可以让员工签字确认其已经收到员工手册。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公示方式,取证简单,证据效率大。
5、懒汉办法。直接把和员工的权利义务息息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需注意的是,在作为附件时,劳动合同的表述有时不够清楚。比如,有的企业就在劳动合同中非常简单的提到:下列规章制度(比如员工手册或薪酬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这种情况下如果员工否认自己见过就很容易发生争议。一般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这样写:乙方(员工)已经认真阅读了上述规章制度,并且能够理解上述规章制度的含义,愿意遵守上述规章制度。这样的表述就比较完整、清晰。
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完
供稿:澈力格尔
编辑:刘一媛
校对:丁睿
审核:曹佳颖
走进云德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