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8日,在海淀区京仪大酒店举办的京北大学开学典礼上,业内诸多大佬前来捧场。国富资本董事长熊焰,在会上作了题为《财富管理的走势判断》的演讲。
熊焰先生作为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之一,长期担任北软公司董事长,年逾六旬放下“金饭碗”,再一次迎向下一个资本增长的风口。熊焰先生将国内财富增值30年的历史、结合当下财富管理的趋势,提出了证券化、专利化、国际化的展望,并聊了聊股灾背后的故事。
以下整理自演讲:
我跟罗明雄是老同事,他当年在我们北交所的时候就属于很有激情,很有想法。最近事情搞得有点大,我刚才看了一下,我以为是北京大学,看来借势借力很重要,估计那有是毛泽东的字体模仿过来,这属于符合当今经济的一个走势,叫做借势借力,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他说他搞一个京北大学,要请我来讲讲,我最近的国富资本的事情刚刚起步,我想不起来讲什么,我说另外一个职务是百富管理50人论坛的总干事,我就给大家讲讲最近的中国大金融资本市场的细分市场,就是财富管理行业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可以叫做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几个发展趋势。
财富管理市场的定位是个人的财富的管理。就是专业机构以个人为客户,以服务的对象,以其个人及家族资产保值增值合理的配置,并且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的一种服务或者叫这样一个市场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管理市场。大家听着就会觉得财富,我们所说的财富管理一般是以个人或者家庭,而我们现在是资产管理是以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大概是这么一个差异。
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财富管理应该说是近百年在金融资本市场上发展最为迅速,因为人、家庭,实际上是构成了经济社会最基础的单元,或者是财产的终极所有。因为按照产权理论,实际产权最终清晰应该清晰到自然人,也就是清晰到家庭,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产权清晰的终极的表现。因此财富管理实际上就是为整个经济社会,为整个市场最基础的,那样一个细胞来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态。现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截止到改革开放之前,几乎就没有这样一件事了,就没有财富管理这个概念,也几乎没有财富管理的服务了。因为那时候中国人是非常贫穷、匮乏。
财富管理的概念形成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的中国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代的企业家,第一代的白领阶层,逐渐的开始有钱了。我现在还能记得我本人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年的时候,工资大约是4块钱。
你说4块钱两口子不到块钱,还有一个小孩,可丁可卯的花钱,逐渐逐渐的在我印象中,我的第一桶金是当时在哈工大的机关编了一本手册,叫效率手册,小书写上日历,后面写了一些鸡汤,管理的格言,大卖,作为效率手册后面的撰稿人,好像是春节后发了一万块钱。写效率手册还要发很多的信,我动员我夫人去写信封,挣了大概一万五千块钱。
当时拿回去很紧张,我夫人的意思是,会是这样吗?这该是咱拿的吗?这个话大概就是在80年代后期,7年左右。那时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词,大家挺仰慕的词叫万元户。当时我们觉得那个事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非常远,但是实际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尤其是年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真正确立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之后,中国人的财富,特别是家庭的财富,就突然像从地里冒出来了,当然第一代的企业家都是勇敢的分子,第二代的企业家有些关系,等等等等。一代又一代的。
实际上我们大家会看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财富管理的服务概念开始蒙蒙胧胧的出现了。中国人一开始有了钱,大多数的情况是存在银行里,中国的家庭,中国的管钱的,日本管钱的大妈们,基本的第一件理财的服务就是把钱存在银行。稍微精明一点的就知道去存定期,利率高一点,如果再精明一点,把自己的时间算精准一点,可以存定期再长一点,利率会再高一点,等等等等。中国第一个财富管理的服务形态就是银行存款。
逐渐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第二拨财富管理是买房子。或者说中国人真的家庭财产有了比较大的跃升,实际上是与过去金融本质以来的房地产黄金十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数据表明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五倍左右的增长,就是当年投万,后来变成了万,而且是以上,像北京就是十倍了。这个行为实际上对于中国人的财富增值,以及财富管理观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后第三拨事情出现了,就是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是90年代早期开始启动。刚开始发行股票的时候那还得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去买,多少有点配给,因为这个故事我本人很熟悉的几个人在深圳,当时是深圳政府的,东北区的这些人。他们讲当年的深发展的故事,就是到市政府,有点买爱国债的意思,大广播车去宣传,给大家派发传单,春种一粒谷,秋收万石粮。然后很多单位是派的。
这里有些人胆子大一点,意识觉醒的稍微早了一点,他就买的多了一点。我们家当时也经历过这个事情,3年的时候北亚,后来很烂的公司,当时也是派到我夫人他们单位,她是铁路的,他们科里派了十万,多数同志不买,不认识,不敢买。我说别人不买,我们都买吧,买了五万原始股,后来大概是四五倍。那是中国人的财富管理的意识和机会的第二次,又一个比较大的爆发。当然后来陆陆续续,陆陆续续就走到了今天。
今天在整个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上大约,因为这个统计动态的时效性很强。大约的总额就是中国民间的广义财富管理,大概是在万亿左右,大约是这样的。其中高净值个人会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就是30几万亿这样一个水平。其它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净值个人,就是金融资产在万以上的个人与家庭。
中国目前的财富管理市场的格局,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就叫做砖头特别硬,也就是房地产比例非常高。再这万亿的中国财富管理的总构成中,房地产大约会占到65%,这还不包括依托于房地产的金融产品。因此这个现象一会儿我们还会再回顾一下,这个现象非常清晰。另外就是股票类的,股票类的大约会占到0%左右,中国财富管理的0%左右。股权类的大概会占到10%左右,其他的少一些。
说大中国的财富管理的业态,房地产是过硬,砖头过多,有它非常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中国人大概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在以前金融供给不是很充沛的情况下,中国人有钱干的第一件事情,我相信咱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有了第一个万,第一个万,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假设你没有房子,肯定是要买一套房子。所以这也能够解释中国为什么在财富管理总构成中,房地产占了很高的比重。
当然随着社会,这也与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您有了一套房子改善一下,有了两套房子的时候,我相信如果您再有了钱,就不一定只买房子了,因为房地产从财富管理资产配置这个角度,实际未见得是最优的。因为任何资产配置它都要讲一个所谓三性的均衡,也就是收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均衡。
从这三者均衡上,似乎应该有一些其他的财富管理产品比房地产更好一些。因此我们讲中国目前房地产在财富管理总构成中占有较高比例,显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有关联。同时也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供给明显不足,供给的渠道比较狭窄,财富管理市场层次比较单一,有一定的关系。大概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基本的情况。
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过程讲到财富管理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最基础的构成,它是为经济社会最原始的经济细胞,也就是个人与家庭提供财产管理服务的业态,它显然会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的向前发展。当然它也会尊崇国际先进的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一般的规律。从这样一些维度看。我个人认为中国接下来的财富管理市场,应该呈现以下的四化的发展趋势,或者叫倾向。
第一个发展的倾向,就是证券化。这个证券是对应于砖头而言的,不是狭义的股票证券,而是金融产品。证就是证明,券就是可以流动的金融凭证券,广义的证券化。这个趋势越来越清晰了,所谓证券化实际就是一个合约,对一个基础资产进行了一定的金融关系、法律关系的包装之后形成的一个合约。它一般是以期限,也就是我们金融术语叫97收益、流动性,等等做不同的匹配,而构成的这样一个合约。
因此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这样的证券会越来越多。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有一个特殊的情形,是属于叫做分业监管。因此财富管理的相近行为在不同行业中,可能由不同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监管。他的宽严程度就不近相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圈子叫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四年前成立,我作为联席总干事想推进的一个,就是丰富中国金融财富管理市场的谱系,协同不同的监管部门对相同行为的监管尺度。此进财富管理行业更快的发展。
因此我们现在说到的财富管理行业的第一个趋势,就是要做证券化。证券化这个话题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所谓证券的深化,就是向更高端的产品去发展。比如说量化对冲产品,因为数据表明,像美国这种财富管理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他的国民财富管理在配置上第一大选择就是量化对冲产品,跟本国股票几乎相当,一般都会占到18%到0%的水平,第一大品类,在中国目前是刚刚开始。一会儿我还会讲一下关于量化对冲的话题。
第一个趋势叫做证券化,就是减少房地产的比例,提高金融资产的比例,这是第一个化。
第二个是股权化,包括上午讲的,刚才讲的课程估计都与这个话题有关系。就是近期有一个说法,叫做人无股权不富,我们经历了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如果你错过了,你还愿意错过中国股权投资的黄金十年吗?
这是广告词。但是这个广告语应该说有它的合理性,中国确实已经或者即将进入股权投资的黄金十年。这个事情的第一个背景,就是双创,大众创业,万众c创新的这样一个浪潮。
我们大家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中,过往的文化中,传统的文化中,实际对于商人,对于企业家是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的,士农工商,排在靠后,当然可能比下九流稍微强一点,但社会地位不高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长期就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儒家传统文化。也就是到了近30年,南巡讲话之后,企业家才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社会精英的一部分,成为了被尊重、被信任的一个群体。
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实际上是阿里巴巴的上市。15年前,18个在马云先生带领下的18罗汉创业团队,用了一些外国人的钱打造了一个一度市值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这一个巨无霸企业。这件事情应该说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创业有如此大的魅力,企业有如此大发展的可能性,这件事情确实是对中国人民的,叫做创业意识的觉醒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意识到如果我努力了,我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BAT。
当然不努力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件事情实际上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企业股权是现代社会应该说最值得赞赏、值表彰的一个制度供给。我们所说的企业股权就是大家现在说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这样一个制度设计是有人类以来的所有制度设计中最绝妙的一个制度设计,当然原创是谁,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了。
我们大家设想一下,大约是00年前的时候,我想做企业,你想做企业,我有一万块钱,我就能拿我这一万块钱的本钱做生意,挣了是我的,亏了是我的,特别是大亏的时候,不仅仅我本人要承债,我的孩子要承债,父债子还。
大家设想一下市场是如此的不确定,那么稍微大一点的事情,首先我个人的力量,力所不能及,另外这样的风险也会让我和我的家人变得非常的谨慎,风险比较大、周期比较长的经济行为都很难发生。这个突破应该是从欧洲,现在实验的源头应该追溯到荷兰,英国也有类似的实践。开始允许人们合伙来做生意,这个事情要花十万块钱才能启动。那么我们十个人每人有一万块钱,合起来是十万块钱,这是企业开始启动了。接着一个有意或者无意的制度设计出现了。说是你们如果这十个人干成了,按照你们各自的出资比例去分享利益,如果干失败了,有两个方案。现在我一直在查这个话题,这个制度怎么出来的,失败了还像原来的,你们十个人亏多少你们继续,你们和你们的后人去赔亏的那块。
另外一个方案,只要你出资是实实在在出了,就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就是这么一跳,这一个跳跃,人类经济制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迁出现了,就是今天我们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型。叫做出资人以其出资享有收益的分配权,并以其出资为限承担风险。你们哥几个挣了万,十份,每个人分10万,亏了万,10万亏净,那90万你们就不用管了,企业破产了。就是这样的制度设计,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器开始高速的、高效率的运转,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股权投资的制度基础。你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你承担的是有限的风险。
设想一下,如果事是反过来的,你挣钱是有数的,你承担的风险是无限的。大家再动员创业投资,除非我自己干我才有把握,我把钱给别人谁会干?没人会干。所以说制度重于技术,在这件事情也看得非常的生动与充分。
未来的一个时期,未来的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中国的股权投资将快速的爆发式的增长。它的基础就是有限责任的制度设计。因为中国过去没有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中断了,或者说中国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被我党有意或者无意中断了,从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没有原始资本积累。中国人的原始资本积累,实际上是从90年代后陆陆续续才开始的。因此中国目前在股权投资领域,或者在权益投资领域,一个非常大的不好的现象,就是债权资本过大,而股权资本过小。
另外一个描述词就是间接融资过大,直接融资过小。这个首先就是中国没有以代际,就是几代人的原始资本积累,没有这个钱。当然也就没有这个文化,就没有原始资本积累的这样一个文化。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也显得比较单薄。因此中国的股权投资的长期发展,还有赖于我们的经济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我们的投资人的投资积累与积淀要继续向前发展,当然也有赖于我们的制度供给,以法律为代表的制度供给要继续向前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化,股权化。
第三个化是专利化,或者叫知识产权化。中国的财富要更多的向进入知识产权领域,也就是专利领域。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构成企业的众多要素中,企业是什么?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若干要素,以增值为目的的经济实体。构成企业的要素有几项,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工人劳动、企业家劳动、知识产权。前五项在所有的这些要素中,有一些是叫做平买平卖来的,或者叫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的,它不产生增值。有几项柔和到企业运行中会产生增值。大家想一想,哪几项产生增值?哪几项不产生增值?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或者有一个槛,就是若干年前我们受教育的槛。某伟大的人物说劳动创造价值,今天我也有点模模糊糊的了。
首先我们知道土地是可以等价交换来的,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每次都低买高卖,这个要素本身它不生产增值。那么接下来土地是这样。厂房、设备、原材料,这四项显然都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的。偶尔的时候会发现我买的低,但是大概均衡下来,总体是等价交换来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要素,工人的劳动,如果我们承认劳动力市场的话,我们也就知道了,工人的劳动也是可以等价交换来的。前面五项都不产生增值,只有两个要素生产增值,就是企业家的劳动,也就是熊彼特说的创新和知识产权。只有这两个要素是企业产生增值的源泉。
从今天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或者叫广义投资市场的维度上,我们会看到。我们的大多数的资产都处于价格虚高状态。明显被低估的就是专利。我们知道美国最优秀的一批企业,无论是微软还是Intl,还是Googl,在他的价值总构成中硬的东西,也就是厂房、土地、机器,有形资产占了不到0%,而软的东西也就是那些无形资产占了80%。我们中国按照这样的一个尺度去衡量,中国的软的资产价值被认可,被投资,还有巨大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如何要把中国的财富管理的投资人的目光、注意力,引向专利的原因。
我跟小罗共同在的单位,原来的中国技术交易所,他们有一组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大概做了六七年的课题,就是专利价值专线评估体系,试图解决类似这样的难题。我们也对他们这样一些行为,我们就包括了若干投资人,对他们这样的行为给予了相当的 姜旭平: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
王功权:火爆的行业五六年后一定会出问题! 京北金融罗明雄:不为挣钱的股权投资,都是耍流氓下期预告:著名营销专家路长全老师也来上课啦!网络营销要有女性思维,产品魅力四射,当然宾客盈门!每天一位投资大佬,每天都有沉甸甸的干货。精彩发言,不容错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