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吴超/STIPC1.行为安全概念的内涵行为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行为通常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因此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重点不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还包括范围更宽广的组织行为,当然,组织行为也是由人来组织实施的行为,所以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总的来说,所有的微观安全管理和宏观安全监管都是组织安全行为。行为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就本人的理解,我更愿意把人的行为安全分为内隐安全行为和外显安全行为,人的内隐安全行为表征了人的复杂安全心理过程和人性特征以及其安全素养(包括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人的内隐安全行为左右着人的外显安全行为,这种分类方式更容易关联出安全管理涉及人的本质原因。外显安全行为又可分为个体外显安全行为和组织外显安全行为。这种分类方式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行为安全管理时需要涉及的更深层次的人因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从人的行为动作去判断和开展安全管理。更详细的内涵见(吴超,王秉.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4(02):5-11.)一文,该文章就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建模的。2.海因里希事故统计规律应用的注意事项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安全行为是现象,而安全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还有更多的内涵,如应急管理、事故灾难统计等。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在规律上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到当今也不过时。但海因里希统计的事故是上百年前的生产作业场景条件下发生的,与现在的生产和作业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和不同生产力水平及不同层次的人群等,由人因引发事故的比例具体数值肯定有所不同。当然,当今世界上也还有一些工厂和工人停留在美国一百年前的水平,这种情况海因里希的理论还很管用的。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是属于链式事故致因模型,算不上是什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他只不过是对在他之前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做了些补充而已。现在世界上用于安全管理的理论模型有数百个之多。各种模型也谈不上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世界上的企业千差万别,一款安全管理模型只要适合某一具体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相对最好的。我讲课常说一句话,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不用“贵”的,只用“对”的。安全管理应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tz/51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