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青海枸杞的前世今生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浩瀚、肥沃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枸杞的重要种植区之一。因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生长于柴达木盆地的枸杞,香甜可口,品质、营养功效俱佳,备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在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四地”的征程中,小小的枸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成为造福一方的金果实。

柴达木枸杞历经千年生生不息

在柴达木盆地,枸杞的种植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在诺木洪一带农户就开始野生枸杞的人工种植。时间到了本世纪初的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开始在柴达木盆地沙区数十个绿洲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地在沙化土地上人工营造、发展枸杞经济林。

柴达木地区野生枸杞数千年前已经存在。柴达木枸杞因其生长于柴达木盆地而得名,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柴达木枸杞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在都兰县五龙沟野生枸杞分布面积近.33公顷,成林面积近公顷。五龙沟野生枸杞是迄今为止全球全国发现的分布规模最大,保护面积最多,野生历史最长的原生野生枸杞林,堪称“百年枸杞林”。

五彩斑斓的枸杞果实。陈有钧供图

省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高原主要枸杞属树种有宁夏枸杞、北方枸杞、新疆枸杞、黑果枸杞和变种红枝枸杞等,除宁夏枸杞、黑果枸杞有人工栽培外,其余目前主要以野生为主。

上世纪七十年代,青海诺木洪农场利用当地野生枸杞资源,开始枸杞种植,生产的枸杞颗粒大,颜色鲜艳,曾被作为国礼送给中南亚国家元首。0年以后,随着柴达木枸杞产业的发展,又从宁夏引进了“宁杞1号”“宁杞7号”等品种。8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在青海诺木洪农场建立了我省首个枸杞种质资源圃和枸杞良种品比圃,进而建立了青海高原枸杞新品种选育平台。

年,由海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出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型大、适宜柴达木盆地种植的枸杞品种“柴杞1号”。接着年又推出了“柴杞2号”和“柴杞3号”枸杞品种。

五彩斑斓的枸杞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王占林、樊光辉团队成功培育出“青杞1号”枸杞品种,在生产中表现丰产、稳产、果粒大、品质好、易制干、病虫害抗性综合高、管理简单等综合优势;年又推出了“青黑杞1号”黑果枸杞品种和“青杞2号”枸杞品种。“青黑杞1号”在生产中表现丰产、稳产、果粒大、品质好、易采摘和制干的特点。“青杞2号”是低糖性特色品种。

目前,柴达木地区枸杞主栽品种有宁杞系列的1号、7号,柴杞系列的1号、2号和3号,青杞系列的1号、2号和青黑杞1号。

野生枸杞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的地理特性,使柴达木枸杞具有不少唯一性的特点。

柴达木盆地的高寒气候,让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很少遭遇病虫害,在种植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不使用农药化肥,这是柴达木枸杞的一个核心特色,为柴达木枸杞发展有机产品创造了条件。

五彩斑斓的枸杞果实。陈有钧供图

柴达木盆地光照时间长达10个小时,昼夜温差达12摄氏度,还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水土资源,而且种植病虫害少,这些都是适宜枸杞生长的环境因素。不仅如此,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洁净,水源、土壤无污染、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因素,使这里生产的枸杞品质达到国际同行业最高标准。同时,柴达木枸杞生产季节长,每年只采三茬鲜果,所以具有颗粒大、含糖量高、成色好等特点。

青藏高原广泛分布天然枸杞等6种枸杞属植物种,野生枸杞种植资源丰富,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基因。据调查,青海柴达木盆地天然枸杞资源面积近.67公顷,在都兰县五龙沟分布有迄今发现的国内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天然枸杞群落,分布面积近.33公顷。这些珍贵的天然枸杞种植资源,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因。

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根据“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林产业发展思路,十几年来,枸杞产业在我省得到快速发展,枸杞已成为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重要的经济林产业。

目前,我省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67公顷左右。其中,有机枸杞13.33公顷,已成为国内枸杞种植面积和有机枸杞基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我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丰富,现有野生枸杞面积约.67公顷,以宁夏枸杞、北方枸杞和黑果枸杞为主,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诺木洪—都兰—乌兰—德令哈一线是我国天然枸杞集中分布区。

五彩斑斓的枸杞果实。陈有钧供图

丰富的枸杞资源为青海省发展枸杞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年,柴达木枸杞成为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清单中的两个枸杞品牌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高原枸杞。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柴达木地区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形成以都兰诺木洪为中心的德令哈、格尔木、乌兰、大柴旦五大枸杞规模化种植区,成为我国最大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立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造福百姓、创造生态财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柴达木枸杞。王占林供图

年,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公顷,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67公顷,认证企业31家,枸杞干果产量从8年的多吨增加到5.77万吨,枸杞产值从8年的0.33亿元增加到年的24.53亿元,在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从3.2%跃升到44.5%,辐射带动农户近16.32万户,24.2万农牧民从事枸杞生产,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目前,海西州枸杞产业“一核两带两盆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核”是诺木洪枸杞核心区。诺木洪野生枸杞资源丰富,种植水平高,种植面积大,生产条件好,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道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枸杞生产基地,连片种植面积达到公顷,是我国枸杞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枸杞基地;“两带”是沿祁连山国家公园枸杞带和沿昆仑山国家公园枸杞带;“两盆地”是除“两带”外的柴达木盆地枸杞区和共和盆地枸杞区。

全省枸杞企业达家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种植企业纷纷上马枸杞加工生产线,推动了“柴达木”枸杞加工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省枸杞企业家,专业合作社6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3家。尤其是作为核心区的海西州,培育和引进27家精深加工企业,上百种枸杞产品进入市场,建成大漠红工业旅游景区、生态农业风情小镇,产业融合成效初显。

格尔木亿林枸杞种植基地。赵海东供图

目前,我省枸杞加工以初加工为主,主要包括枸杞干果、冻干果、枸杞冰鲜果、枸杞原浆、浓缩浆、枸杞叶茶、枸杞全粉、枸杞酒等产品。据统计,海西州已建成余条制干生产线。

在众多初加工产品中,枸杞冻干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冻干全名为真空冷冻干燥,是将鲜枸杞清洗、杀菌、消毒后,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鲜枸杞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一种制干工艺。整个冻干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安全营养。冻干枸杞可完整保有鲜果形态、口感和风味,直接入口甘甜且香脆,泡水后果味香浓,可达到传统晾晒枸杞所不可替代的味觉效果。

柴达木高原大枸杞。陈煜供图

枸杞初加工产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也促进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各种枸杞新产品。目前。大漠红、祥博等企业生产的高原1号、冻干果、昆仑1号、枸杞原汁、枸杞酒等新产品投入市场,已开发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包装的礼盒、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泡腾片等系列产品50余种。随着青海高原枸杞种植规模和加工规模逐年扩大,枸杞产业正在向集约型、效益型发展。

枸杞品牌日趋成熟

围绕打造“生态有机、高原绿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生态枸杞品牌,我省持续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柴达木枸杞。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万元支持海西州“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统一的品牌标志、广告语言等宣传口径,为做好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等工作打好基础。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依据品牌价值有关国家标准,经专家评审、技术机构测算、品牌评价发布工作委员会审定,年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柴达木枸杞”品牌强度,较初次评审(年)增长1.06倍;品牌价值92.5亿元,较初次评审(年)增长6.45倍,标志着柴达木枸杞认知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枸杞初加工产品。省林草局供图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品牌,参与质量认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柴达木”枸杞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提高,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枸杞品牌,市场认知度为22.28%,枸杞销售以地方超市或专营店为主。

数据显示,年,全国枸杞出口量1.16万吨,其中青海占据出口量的首位。

近年来,枸杞产品逐渐由传统的亚洲和华裔市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其独特而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在西方国家逐渐得到认可,国外消费者开始将枸杞干果用于日常饮食中,如枸杞沙拉、枸杞蛋糕。枸杞产品除销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市场外,已打入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国(境)外市场不断拓展。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凸显

在柴达木盆地,枸杞不仅仅是单一的植物种类,它更是一种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小小的枸杞不仅让海西快步走上绿色发展的复兴之路,也让外界从这晶莹剔透的果实中重新认识和定位对海西乃至青海的认知。

8年以来,我省枸杞面积从零星种植跃进到.67公顷,成为我国枸杞种植第一大省。枸杞近年来的发展对青海省生态效益向好,特别是节水、防风固沙、改造荒漠意义重大。枸杞属旱生灌木,抗旱、耐盐碱,是柴达木盆地理想的经济和生态兼用树种。

五彩斑斓的枸杞果实。陈有钧供图

由于枸杞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德令哈人在不断探索总结防风治沙经验的斗争中,最终选择枸杞种植。德令哈市柴达木防沙治沙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史连奎说,枸杞防沙效果好,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短短十几年,德令哈市万亩枸杞园形成规模。

大面积的枸杞在防止沙化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环保作用,可巩固绿洲,改善沙化土地和盆地整体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都兰县为例估算,每.67公顷枸杞种植每年可释放氧气17万吨,折算经济价值8.5亿元,每年固定二氧化碳折算经济价值为2.3亿元,都兰县可创造生态经济价值约24.44亿元。枸杞产业在保护柴达木绿洲湿地、防风治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在青海,枸杞产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还是集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因枸杞种植而带动枸杞鸡、枸杞羊、枸杞花蜜、枸杞配方饲料等林下产业的发展,成为海西州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的产业泵之一。

根据测算分析,种植枸杞效益逐年递增,进入盛果期的枸杞林,每亩纯收入达至元,枸杞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规模化种植的今天,其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显现。

源点新闻记者/赵俊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tz/118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