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目标分析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要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通俗来说,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各业务部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协同地工作,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企业运营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企业战略目标分析
分析企业战略目标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
企业现状评估
业务流程现状评估
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流程来驱动;一个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不同客户、不同人员、不同供应商都是靠流程来协同运作的。
通过调研所得数据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同时借助相关理论模具(AS-IS流程、TO-BE流程等),基于流程诊断六性原则,即:流程与战略的匹配性、关系依赖性、流程的震荡性、流程的控制性、目标与效果的一致性、竞争性,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最终出具企业业务流程诊断分析报告。
IT水平现状评估
以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规范为参考标准,从五个方面对企业IT现状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信息化重视程度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网络性能水平
计算机联网率
企业内部管理优化
运营模式优化
企业运营模式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业务流程优化
流程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这一组合接收各种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资金、人员、技术、文档等。最后通过流程产生所期望的结果,包括产品、服务或某种决策结果。流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流程输入、流程输出、流程的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责任人(部门或职位),如果这四个要素不完整,则流程是不清晰的。
组织结构优化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需根据企业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对公司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及优化,以适应企业的后续运作。
管理制度优化
在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相继调整优化后,需要将其明确在企业管理制度章程中,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确保相关的调整与优化能顺利实施。
IT布局规划
IT业务蓝图规划
根据企业的IT应用目标与需求,结合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进行初步的设计,形成信息化全景图,明确未来3-5年内的信息化规划目标:
IT软硬件/网络架构规划
在IT规划实施步骤基础上,进行软硬件、网络等平台配套建设,如下列例子:
IT信息集成点规划
在此基础上,对各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点进行规范化分析,有效避免信息孤岛与信息不唯一的情况出现,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部署。
信息系统架构规划
信息系统选型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系统的部署应用,因此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选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在信息系统选型中,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名牌效应。只有运用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才能真正对企业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帮助,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信息系统实施
企业选择了合适的信息系统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有规范化的实施方案、优秀的实施团队、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等,才能使信息系统最终能顺利上线,为企业服务,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实施方案:一份合格的实施方案应该包括几个阶段的规划:项目启动、蓝图设计、系统实现、上线切换。
实施团队:一个合理的实施团队,应该由以下人员组成:项目经理、实施顾问、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