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道路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颁发的规范性文件。编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防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期专题:道路运输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道路运输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从法律要求来看,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行业法规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客运经营、货运经营的,应具备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客运企业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和客运驾驶员等从业人员管理,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也是企业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的重要内容。
2.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但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就不能保障,甚至还会引发社会的灾难。客观上需要企业对人员操作、设施设备、生产过程管理、生产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制定出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合法、有序、安全地运行,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措施,这些措施只有形成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只有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才能防止企业安全管理的随意性,才能使从业人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章守纪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
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职责。
2.系统性原则。
安全风险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之中。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横向到边;全体员工,即纵向到底。
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遵循起草、审核、发布、教育培训、执行、反馈和持续改进的组织管理程序。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
三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方法依据
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道路运输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同时,可以以相关事故教训、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作为依据,及时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防范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比如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年第29号)、《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年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制订或修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需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则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一般把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为四类,主要包括对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对物不安全状态的管理,对环境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的管理等。主要包括:
1.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责任界面,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它是企业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
2.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制度。主要明确企业事故控制指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等安全生产目标;建立目标考核及奖惩的管理办法。
3.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营运驾驶员聘用、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人员信息档案管理、人员调离和辞退、安全问询告知、在岗及非在岗的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违章处罚、奖惩规定等制度。
4.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营运车辆技术档案、营运车辆维护保养、营运车辆安全例行检查、营运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工作流程、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和年度审验、检查、营运车辆使用、营运车辆应急设施、营运车辆保险等制度。
5.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制度。规范企业道路运输GPS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6.安全生产会议制度。主要明确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安全生产例会等各层级的会议要求和会议流程等。
7.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方面文件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
8.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使用、管理、监督。
9.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
10.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明确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和内容。
11.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主要明确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级与分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流程及要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
12.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运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等内容。
13.安全文化建设制度。主要明确运营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组织、职责、建设内容、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要求等内容。
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运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内容,以及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的相关制度。
15.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分类、内容与组织,检查的方式与方法,整改与监督,保障措施等内容。
16.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主要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事故统计分析总结等制度。
17.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主要明确驾驶员、维修工等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18.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业务的实际,制定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加油站安全管理、充电站安全管理、停车场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安全值班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编制中,应做到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统一认识;签发前进行审核,签发后发布至应执行部门、人员。同时应做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反馈工作。同时,还要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最新要求,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每年审查和修订,每3至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
温馨提示:公交车和“两客一危”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大致是相同的,包含约40-50个具体的制度文件,限于篇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