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
专题报告(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年7月18日,由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战略管理学会主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承办的第五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进入了第二个议程日。伴随着盛夏雨后清晨的泥土清香,大会专题报告系列之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于8:30分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之家准时开始。此场报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国家二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王铁男教授担任主持人。演讲者分别为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田志龙教授和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燕萍教授。
第一场报告由田志龙教授主讲,题目为《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田教授以“怎样帮助一家企业打造一流产品品牌”为引子,讲述了如何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体系下进行专业建设。
田教授首先分享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他认为一流的专业建设就好比打造一流的产品品牌。一是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而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专业定位、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几大要素。二是要是要明确毕业要求是什么?本质上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素养。三是要在此基础上决定开设的课程类型、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以及这些课程在四年八个学期当中如何安排?
其次,田教授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支持上述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教学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国标》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框架。同时田教授提醒各位老师要厘清这些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培养目标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来确定专业类型、模式、特色;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能力、素养,这就为培养方案毕业要求的制定提供了参考;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都要为课程体系服务;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毕业要求。
接下来,田教授指出了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停留在培养方案阶段。特别强调“国标”只是一个灯塔,告诉了努力的方向。要把专业建设好,还要做到两个相对于:一是相对于两三年以前,今天有显著改进。相对于今天,未来几年要有所改进。二是相对于同行要有特色,做出差异化。
最后,针对如何去掉“建设点”的身份,田教授对专业认证进行了介绍。其专业认证的基本框架来自于国标。但是额外增加了两项国标里面没有的内容:学生发展和基本特色。如果认证通过,就可以将身份“转正”,成为真正的一流专业。但目前专业认证工作还在准备过程中。
田教授在结语中说道,我们为专业建设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要贡献于本科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改项目、教学研究成果本身的内容上,如果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那我们做的所有工作就偏离了初衷,那样将毫无意义。
第二场报告由李燕萍教授主讲,题目为《一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遵循与路径》,具体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新要求、新任务、教师发展新角色以及新举措几个方面展开:
李教授首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介绍了在新的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好教师的标准,明确了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指明了高校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是在高校教师的新要求上,要做到“四个统一”、“四有”、“四个引路人”、“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在建设双一流的情境下,老师需要面向社会服务、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考核上需要制定多维度的指标。
第三是在高校教师的新任务上,是要建设一流的教师、培养拔尖人才、提高科研水平、传承传统文化。同时需要明确新的发展方向,是要培养新时代的文科人才和社会科学家、培养社会科学的哲学学派、创建光荣的文化传统。
第四是关于教师的新角色,是将自身打造成融“善教学、能科研、懂技术、重实践、责任担当、讲政治等”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在政治素养上要具备政治领悟能力、领悟力、执行力、践行师德师风。在业务能力上要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师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产教融合能力、教学课堂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最后李教授从保障力度和发展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具体包括如何去增强教师发展的保障力度;如何真正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优化专业发展环境;如何保证教师发展质量、真正深化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并提高教师新的能力等。
李教授说,这不仅是一场教师的革命,也是高校办学思想的一次革命。
此外,李教授还倡导加强中国管理特色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选题、研究情境、研究方法(四研)上聚焦中国企业。认为要提升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权,与世界分享中国故事包括以下四种情境:世界的现象、中国的数据;中国的问题、中国的数据;世界的问题、世界的数据;中国的问题,世界的数据。
演讲结束,王铁男教授对两位教授的观点进行了总结:田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业和对标。而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观点就是“守正出奇”,也即在体系框架的参考之下做出学校专业的特色。而李教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措辞上,即基本遵循原则、新要求、新任务、新角色、新举措。田教授介绍了五个体系,而李教授从五个体系其中之一做具体展开,两位老师相得益彰,所提出的建设和改革方案最终都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接班人。
在讨论环节,田志龙教授结合战略管理知识对主讲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回答了如何做“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的问题。强调做“专业建设规划”时需要对过去的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估,要思考在未来是否需要对目标和要求等进行更改,如果更改是否需要对课程进行相应调整等,并在上述基础上规划未来几年要做的工作。
在提问环节,针对“人才引进上有什么好的方法?”这一问题,李教授认为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培养三类人才:教学型人才、教学科研并重型人才、科研型人才。但在职称评定上落实不到位,没有围绕三类教师队伍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从职业通道来看,除外部引进外,内部培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要将评价体系落实落细。针对“小学校小专业如何真正实现小而美,放到大的框架下如何寻找竞争优势?”和“同质化的事情如何做出特色”这两个问题,田教授认为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紧紧抓住两个相对于,即相对于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以及相对于同行的最大特色。其次是将专业建设当做是对自己的一场策划,把没有差异化的东西做出差异化就是高校教师的任务和需要思考的事情。
报告结束后,与会老师意犹未尽,在中场休息环节继续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交流。
------------------------------------------
撰稿:谢懿
审稿:刘林青、温兴琦
主编:李卫宁
发行:江积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