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定规章制度,能起到哪些作用?
01
企业规章制度具有如下作用
一、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二、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创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三、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置,可以使职工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补充完善劳动合同的作用;
五、大限度地降低劳资纠纷,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实践中要真正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01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
在我国诸多劳动法律、法规中,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再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因此,企业内部规章的内容必须合法,只有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
02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具体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作了原则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什么情形下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什么是“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什么程度是“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法律法规不可能一一详细列举,劳动合同中一般也不具体规定何种行为是违纪行为,以及违纪行为达到何种程度,企业有权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等等。
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就须对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这一空白,进行补充和量化、细化。所以规章制度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否则其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也易导致企业败诉的劳动争议的发生。
03企业规章制度的程序必须完备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同样作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由此可见,制度出台民主和履行告知义务是企业规章制度生效的必备条件。从法律角度看,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应为:企业管理部门酝酿草案→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修改→提出方案和意见→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公示告知。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HR小伙伴们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多多点击在看、转发、评论(当然也可以直接星标),随手一点,绝不错过精彩瞬间!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