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制度体系的构建步骤和方法

流程制度体系的构建步骤,如图4-3所示。

一、组织流程框架设计

流程制度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进行组织流程框架设计(详见本书第二章)。并在必要时,根据组织流程框架设计的结果,调整组织结构。

二、建立流程文件清单

完成组织流程框架设计后,可以确认企业管理流程的识别结果,进而建立流程文件清单,明确一级流程及相应的主管部门。

例如,在本书第二章第三节中,说明了某水务公司各个流程的识别结果及组织流程框架设计,确定该公司的流程文件清单见表4-5。

三、流程现状调研

流程现状调研,主要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过程中,应做好访谈记录。清晰的访谈记录,方便下一步流程文件的编写。

访谈通常不是一轮可以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多轮、反复、深入的访谈,才能对流程的现状、问题做出清晰的诊断。

(一)收集资料

访谈之前,访谈人员应注意收集以下资料:

(1)企业简介。

(2)企业发展战略或变革需求。

(3)企业领导的重要报告。

(4)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各部门职责规定。

(5)企业绩效目标的分解及考核规定。

(6)拟诊断流程所涉及的现行文件、现行使用表单

(二)初步访谈

应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研究,围绕着流程,从绩效指标、职责、流程、接口、问题等方面,列出初步访谈提纲(参见本节案例:研发部初步访谈提纲)。

[案例4-2]研发部初步访谈提纲

访谈对象:研发部长

(1)请您介绍一下研发部的岗位设置及人员情况。

(2)请您介绍研发部目前的业务开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设想。

(3)公司对研发部,有哪些考核指标?如何考核?研发部对课题组,又有哪些考核指标?如何考核?是否有重叠、交叉之处?

(4)研发任务,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怎么组织投标?客户关系如何管理?主要的风险有哪些?是否建立了管理标准?

(5)研发流程的“策划、实施、监测、处置”等各阶段的业务活动如何展开?

(6)和集团内部其他公司,有哪些业务上的衔接关系?是否有相关公司业务与研发部业务重叠?

(7)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与工程、设计咨询、监测、综办等部门,有哪些衔接?有哪些流程不合理的地方?

(8)研发项目管理流程中,已经建立了哪些标准、制度?有哪些难点?特别是项目经理和研发部长的权限界定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地方。

(9)课题研发项目管理流程中,有哪些风险?如何防控?

(三)深度访谈

初步访谈后,还应进一步列出深度访谈提纲(见表4-6),做深入访谈。

(四)流程问题的把握

通过调研,在于诊断管理流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流程问题的把握,始终要以流程绩效为导向,从理顺流程的PDCA逻辑关系入手(参见表4-7),特别是从一级流程入手。

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的流程都存在PDCA逻辑不一致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认证审核中,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审核“质量目标”条款时,发现建立的是有关产品质量优良率的目标;但审核“产品监测”条款时,发现只有产品质量合格的判定标准和相应的检验记录,而没有产品质量优良的判定标准及相应的监测记录;进一步审核“数据分析”条款时,提供的是有关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统计分析,而没有产品质量优良率的统计分析资料。

四、优化各子级流程

在组织流程框架设计阶段,对一级流程有一个优化过程。这个阶段的流程优化,主要是从一级流程“策划、实施、监测、处置”等二级职能在相关部门分配的角度进行的优化。而在组织流程框架设计之后,对二级流程及以下的各级子流程,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调研、优化,优化的目的在于使各级流程能够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

由于一级流程的二级职能是按照“策划、实施、监测、处置”的PDCA循环模式分解、展开的,这其中的关键,是“实施”阶段二级职能的流程展开能否有效地实现管理流程的绩效目标。因此,应围绕着管理流程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要求,首先对管理流程的“实施”子流程进行调研、优化;然后,对“策划”“监测”“处置”等阶段的子流程进行调研、优化,优化的结果应使管理流程的各个阶段的职能(或谓子流程)相互协调,并与流程绩效目标保持逻辑一致。

流程优化的方法,主要有提高流程效率、提高流程适应性、方便客户等三种类型。

(一)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

在层级组织中,穿越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的流程,本身存在着许多低效率的情况,另外在演化过程中均会遭受到的自然劣化。通过流程的优化、再造,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低效率的环节,提高流程运行的效率。通常有以下六种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

(1)消除。消除部分冗余的流程活动,提高流程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

(2)整合。将原来几种分散执行的活动,压缩成一个活动。

(3)简化。就是将原来繁琐的、庞杂的活动,去繁就简,强化关键活动。

(4)细化。其主要思路是将原来集中于专业人员或单一部门的流程活动,扩散融入更大范围和更加深入、具体的执行环节之中。

(5)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改进传统流程。

(6)综合法。就是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流程优化或再造。

(二)提高流程适应性的方法

面对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要求流程要有较高的适应性。在提高流程的适应性方面,有两种典型的做法:差异化延迟和流程多样化。差异化延迟可以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流程多样化可以使企业灵活应对各种需求。

1.差异化延迟

为了应付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及时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应当尽可能地将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放在流程的后端来实现。

例如,市场上成衣的流行色变化很快,许多企业因为跟不上流行的变化而造成大量库存。班尼顿公司为了缩短商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时间,将先染方式的流程改为后染方式,织布和裁剪这些工作可以提前完成,当市场上的流行色发生变化时,企业只需要在颜色上进行调整,而不必等待织布和裁剪工作,从而提高了新产品的上市速度,如图4-4所示。

图4-4班尼顿公司成衣设计销售流程调整

宏碁公司的“速食店模式”也是差异化的典型代表。宏碁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将原来在台湾生产计算机整机的模式,转变为在台湾生产主机板、外壳装置、监视器等组件,卖给其海外事业单位。在当地市场,宏碁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快速地装配出不同的产品,并依据组件的是最新价格,及时调整出厂产品的价格。

2.流程多样化

针对今天市场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应根据业务活动的类型分别设计合适的流程,避免以一种流程模式应付所有的特殊业务,否则会增加流程的复杂性。例如,IBM信用公司对客户信用的审核程序也做了分类,有三种变化形式:一种是简单明确的,完全由计算机来完

成;一种是比较难办的,由综合交易员来完成;还有一种是棘手的,则由交易员在专门的顾问帮助下完成。

又如,银行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以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的流程。经过初步信用审核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便、迅速的流程进行处理;对于中度风险的客户则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加以办理;对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满足客户在质量和时间方面的特殊要求,提高银行在业务处理上的灵活性。

(三)方便客户的方法

每一个流程都有自己的客户,这是流程的基本性质之一。以客户为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SEO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yszd/7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