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四十年丨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健全现代企

自年成立以来,中国软件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来,公司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己任,始终屹立在信创产业的潮头,展现出锐意进取的创新基因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定力。本“中软四十年”系列文章将以公司发展的重要节点为主线,通过回溯中国软件人筚路蓝缕、务实奋进的创业史,重新追溯初心使命,在承担未来更加艰巨的任务中,秉持“东风吹,战鼓擂”的紧迫感和“我是中软我怕谁”的豪情壮志。

蝶变期:转向市场机制

年7月,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决定将下属的中国软件技术公司并入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组成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简称中软总公司)。自中软总公司成立,到公司制定“九九腾飞”谋划上市之前,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公司顺应形势变化,积极拥抱市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行了二次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

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的进程加速,电子信息产业放开,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计算机厂商寻求出路之地,全面进入中国,这对国内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业已经转向软件和服务业,国内软件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面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加剧和计算机产业转型这一机遇,以及信息产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现实,公司主动与市场接轨,在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上进行了调整优化,早期所制定的“一体四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实践逐渐发生变化。尽管90年代初公司发展还继续延续“一体四网”方针,但技术产品的开发推广工作,也就是开发推广网取代销售网,逐渐成为“一体四网”的龙头和核心,工作的重点从一般性的经营转向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商品化和市场工作上来,在销售上也逐步转向国际化道路的产品销售,开始加强深化与国外巨头的合作,经销进口机和国外软硬件。

公司在发展转型中认识到软件、系统、服务是九十年代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主要方向,大力发展软件与系统产品,在市场、产品、效益三方面狠下工夫,为集约化技术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表现在:有了自己的特色技术及产品,掌握了处于国内领先的操作系统、网络通讯、数据库平台和系统集成技术;有了一批自主版权的,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软件及系统产品,如译星英汉计算机翻译系统、电脑刻绘系统、商业收款机系统、财务及通用报表系统、智星工作站、电话控制管理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多文种系统、子公司的印章鉴别系统、油品自动计量及控制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等。初步开拓了技术产品市场,如承接和完成了海关、金融、电信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工程,形成了公司良好形象及信誉。

与此同时,公司还持续深化改革,进行改制重组。年,公司打破“大锅饭”,按照专业技术方向采用事业部制,事业部成为以利益驱动的、创造的价值可以衡量的经济体,面对市场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工资与效益挂钩,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竞争活力和员工积极性。年,中软总公司又开始化整为零,将部分事业部改制为中软融合、中软融海、中软融业等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在现在看来似乎较为平常的事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舆论氛围上却是一个有着一定风险的创举。随着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先后成立了20多个专业化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释放活力,其中中软融合、中软同和、中软泰立等部分公司成长壮大并成为公司后续发展的基干。分子公司的成立和茁壮成长进一步激发了公司的整体活力。经过这一段时期发展,公司确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为主业,截止年底,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5亿,从业人员近人,成为国内最大的国有软件企业。

总之,在这一阶段,面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狠抓产品开发和技术市场的开拓,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为后续发展打下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基础,也进一步确立了公司作为信创龙头骨干企业的地位。

END

来源/公司办公室

编辑/韩沅旭审核/程志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打赢信创工作攻坚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yszd/73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