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期限的长短,关系到军人职业忠诚度归属感,关系到常备兵员的更替速度和军队打仗能力。应着眼提高军人专业化水平,推进服役条件、服役方式和服役周期等服役制度改革,使相对稳定服役成为军人安心提高军事能力的基础,培塑高度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情感,确保职业能力生成和释放充分,实现人才培养使用效能最大化。
2成长路径科学规范按照路径牵引、由岗择人、人适于岗的要求,突出职业培训经历、部队机关院校任职经历、参加作战等重大军事行动等经历,对军人职业生涯中的发展领域、成长阶梯、选拔使用、培养交流等进行系统设计规范,科学设置各类人才成长发展路径,构建职业发展通道,为军人服役提供行为指南,实现军事人才资源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由零散向系统改革转型。
3职业前景清晰透明职业发展预期直接影响军人职业安全感。当前,我军军人个体职业发展前景比较模糊,迫切需要通过政策制度体系化设计改革,对各类人才在哪个大的专业领域发展,最高到什么级别,什么时候该入校培训、交流换岗,什么情况下该退役等,都需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确保用清晰透明的职业前景激发军人个体成长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
4发展环境公平公正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公道对待人才,公平评价人才,公正使用人才,构建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坚决清除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让“在阳光下选人用人”成为深入人心的用人文化。
5荣誉待遇高度提升军人职业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以及收入,对军人安心服役程度具有重大影响。外军的通行做法是,其薪酬保障具有非常强的职业比较优势。我军应着眼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实行军衔、服役年限、岗位、工作地域等要素参与分配,根据不同阶段军官能力积累需要和使用价值,建立薪酬评估增长机制。
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要注意什么?1完善科学合理的服役制度目前我军军官服役制度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军官服役周期过短,团以下军官普遍更替速度过快,在基层一线岗位历练不扎实,甚至存在“一年学,两年干,三年就等着换”现象,还有一些中级军官刚培养成熟就面临退役,人力资源使用效益低下。而职业化程度较高的美军军官,实行的是“前慢后快”式晋升模式,对校级以下军官服役和任职年限规定较长。为此,要对军官服役制度进行系统调整,延长初级军官最低服役年限,确保基层军官多“蹲蹲苗”;合理设置中高级军官最低和最高任职年限,解决高级军官积压、中级军官晋升困难等现实矛盾;延长培养成本高、周期长、专业复杂岗位的新型作战领域军官服役年龄年限。
2建立军衔主导的晋升机制从我军现行军衔制度看,军衔标识军人专业能力和区分军人等级功能不强,一衔三职甚至“职衔倒挂”,不能区别领导与指挥关系,难以发挥应有的指挥管理功能。深化军衔制度改革,需要实行“衔本位”主导,职衔关系逐步由“一职多衔”向“一职一衔”过渡,厘清指挥关系、服役关系、利益关系;军衔授予向作战指挥岗位军人聚焦,体现战斗力标准;薪酬待遇实现由职务工资为主过渡到以军衔工资为主,改变军官待遇与职务捆绑过紧的现状;军衔标识增加体现军功、执行重大任务、受培训教育水平等内容,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
3明晰分类管理的发展路径我军现行军官分类体系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时代烙印较深,分类标准笼统,结构层次不清,缺乏清晰的发展边界,易造成随意改行、无序竞争、无序流动。发达国家军队根据军兵种特征对军事专业领域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划分,仅美国陆军军官就设置三大专业领域43个职位类别。我军应按照作战职能划分军官发展领域,按照任职资格建立职位分类标准,区分专业发展和复合发展设计成长路径,构建清晰透明的发展职业发展前景。
4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我军各类人才的职业素养不高、适应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按照能力为本、覆盖全员、功能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军事职业能力生成发展为导向,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入推进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强化部队训练育人功能,大力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着力提升各类人才面向战场的实践打赢能力、面向部队的岗位胜任能力、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军官职业化你准备好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