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季游玩多以避暑为主,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不断地追求与向往,很多人开始远离城市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乡村之中享受清凉。田园生活并非只有诗情画意的风光,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民俗故事同样让人流连忘返,这在言简意赅的民间俗语中更为生动形象。题中俗语便是其中之一,乍看之下故弄玄虚,但却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对了解古代人文风貌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传统文化中,生活中各个方位都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这在五行文化中尤为显著。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不同的方位在不同的事物中又各自被赋予了特殊的属性,人们便在这些复杂的规律中摸索前行,而题中俗语则是古人房屋建造选址时的一句民间俗谚,听起来有些神神叨叨,实际上揭露了自然资源及气候的分布,来源于古人数千年来坐北朝南的经验。
坐北朝南的修建方式早前原始社会便已经定型,之所以数千年来一成不变,均源于中国的地势。冬天的西伯利亚寒流及夏天的太平洋凉风使得中国四季风向变幻不定,而坐北朝南除了良好的采光以外,避北风才是重中之重。《史记·律记》中记载
“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融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风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阊阖风居西方,九月也。”
不难发现,北风是最为频繁的,之所以有如此详细的观测记载,是因为风对人们生活及健康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古人常说的“风水”便是如此,水是生命之源,而风则影响人的盛衰。《地学指正》中将风划为阴阳两类“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古代没有现在的防风建筑,茅屋草庐是最为普遍的民宅,如果不采用坐北朝南的方式,必然常年被北风侵扰,久风必寒凉而病,在医学落后的古代,所谓“家道败衰丁稀”是毋庸置疑的。古代也因此将北方视为失败,还因此产生了“败北”“北面称臣”的说法。俗语中“北首亡”也是由此而来,古代多以四合院的方式聚居,北首就是四合院中北方位置的房屋,古人认为这个方位的房屋常年与北方正面相交气运不佳。
而“南首富贵”则容易理解,其源于坐北朝南的传统风俗,南面是为了采光,所以向阳。《周易说卦》中有“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大意是说八卦的离卦是光明的象征,它照耀了南方,使得万物显明。其后又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足见早在易经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重南的说法。南面自此便一直被视为尊位,庙堂之上王天下,江湖之中主富贵。
“东首贫疾西首富“则源于五行主属,东方在五行中属木,主阳光热能,植物生发,是潮湿气候的体现。而西方在五行中属金,金属矿藏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财富方位,这才衍生出了俗语中的说法。
很多人将题中俗语理解成家中床位的摆放,就传统文化而言,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关于床位朝向的说法,古人并没有相应的定论体系。近代产生的地球磁场与床位朝向的说法也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所以到底朝哪个方向睡取决于自身的舒适度。而题中言及的房屋方位在今天的都市之中多少有些过时了,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再是传统的四合院方位,房屋结构也更加安全可靠,无论哪个方位都可以做到遮风挡雨采光三面俱到,坐北朝南的说法也不再是以前的位北背北朝南,只要主房向南或者南侧为主要采光面的都可以说是坐北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