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国家治理研究书系rdqu

“国家治理研究书系”是一套由国内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十多位学者共同打造的原创学术专著,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地方治理、合作治理等多个角度对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力图反映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国内外政府国家治理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自年12月以来,该书系陆续推出了陈振明、姜晓萍、张康之、童星、杨宏山等知名学者的作品,并在年“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予以重点陈列。

近日,高小平教授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版,进一步提升了该书系的学术价值品牌和实践借鉴意义。

??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

高小平刘一弘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12月

作者说

本书是我对应急管理廿载思考的一个小结,书中选取了我之前发表过的部分文章和资政研究报告,以及我和本书另一位作者刘一弘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本书是经过重新整理、编辑、删除、添加和调整而形成的。其实这样说也很不准确,严格地说,新添加和系统调整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事实上本书是我和刘一弘博士共同撰写的一部新作。我和刘一弘博士从年开始合作研究应急管理,联署论文多篇,有的论文引用率很高。本书是我们学术研究征途上的两行前行足迹。这些文字,既是对过往历史的记载,个中可以管窥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发展历程,又期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被审视反思,重构体系。必须承认,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研究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提法值得商榷,部分结论未能经得住进一步推敲。正是因为这些缺憾促使我们做阶段性总结,并加入了大量新的研究内容,使之尽可能完整、严谨、系统。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要科学认知、依法确立、高效履行这项基本职能,离不开将其制度化——制度理论建构,制度实践检验,制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这些都要在创新中形成与行进。本书力求突破目前应急管理研究中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四个方面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进行观察,将其他要素作为制度的“生态”,发现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规律。基于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将此作为主视角和重点维度,力图发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机理及走向,并按照制度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应急管理制度与其他公共管理制度相互关联的方面切入,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现状与创新成就,提炼制度创新的战略途径与策略选择,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全面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优势,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小平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一书立足政府应急管理,力求突破当前该领域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年以来政府应急管理领域的制度演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制度创新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强调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处理好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公众参与、应急协同、应急产业、大数据技术与应急管理等角度,对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机理和走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全面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高小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原主编,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年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了关于“国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专题讲解。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应急管理、政府绩效管理、行政体制改革等。刘一弘,荷兰乌特勒之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本书目录第一章应急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第一节应急管理制度分析框架第二节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实践和理论第三节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绩效第四节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立”与“破”第二章中国应急管理制度演化第一节新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发展阶段第二节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现状(上)第三节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现状(下)第四节应急管理部成立引发的政治和治理创新第五节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制度发展趋势第六节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第三章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第一节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分析框架第二节历时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第三节现实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第四节逻辑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机理第四章公众参与和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第一节共识转化为制度的条件第二节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制度创新过程第三节公众参与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第五章应急协同治理制度第一节多主体社会责任制度理论第二节多主体社会责任制度建构第三节伦理领导力与应急协调制度第六章应急产业制度创新第一节作为新型产业的应急产业第二节应急交通工程装备产业第七章大数据技术创新应急管理制度第一节大数据技术创新应急管理的重点第二节大数据技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机理第三节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反恐决策第四节大数据技术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附录—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始末后记

国家治理研究书系

▼▼▼《中国社会治理》童星著

该书是一部聚焦社会治理、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的精品力作,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大问题。全书首先植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提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即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并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最后,该书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即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优化治理结构。

延伸阅读

童星:风险社会的表象与本质

童星:应急减灾急需进行五个方面的创新

童星: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应如何现代化?

▼▼▼《转型中的城市治理》杨宏山著

城市,何以让生活更美好?如何理解城市的性质?城市治理的使命是什么?整合治理模式如何发挥作用?有何优势和问题?理想的市县关系是一体化还是分治化?街道办事处是否应撤销?

该书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将“城市”界定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提出城市治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并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全书聚焦于当前中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制度发展、模式解释、市县关系、跨界治理、跨部门协同、街道管理、社区服务供给、市政绩效评估等问题,试图澄清城市管理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些认知误区。该书梳理了城市治理的理论谱系,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的整合治理模式,它依托政府权威,通过资格认定、资源支持、精英吸纳、党群嵌入、项目合作等途径,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化解整合治理的潜在风险,需要发展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

延伸阅读

杨宏山:城市治理中的“双重联盟”

杨宏山

整合治理:一种新理论

▼▼▼《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中国与加拿大比较研究视角》陈振明[加]安德鲁?桑克顿主编

该书是中国和加拿大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比较研究项目的一项成果,由中加两国的15位学者共同撰写。全书在探讨中加两国不同的政府体制背景及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中国和加拿大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若干典型领域(包括城市贫困治理、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城市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等)的公民参与进行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描述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并揭示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异同点。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图谱与研究热点述评》姜晓萍田昭等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国内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该书是一部旨在系统梳理和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著作。该书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元研究”,以CNKI收录刊和CSSCI来源刊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以知识图谱作为呈现工具,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动态进行全景式扫描和多样化分析。全书分为专题研究和分类研究两个部分,专题研究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yj/73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