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金刚护甲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文初,先来一张图片:

上图反应很多企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即,员工携带企业商业秘密(诸如客户名单、竞标报价、产品研发资料等等)跳槽.......,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

我们看一个案例:

原告北京某公司起诉被告李某、张某、刘某离职侵犯公司商业秘密一案。李某、张某、刘某在离职前分别任职公司的生产经理、销售经理、财务部经理,三人离职后成立另一家新公司,利用在职期间掌握的产品价格、客户信息等原单位信息,抢夺客户资源。北京某公司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负有竞业限制和保守商业秘密义务,起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索赔万余元。此案焦点为涉案经营信息是否为公众所知悉,是否采取了商业秘密措施。法院认定,虽然公司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到“雇员必须遵守公司有关商业秘密资料的规定”等内容,但是由于公司并未制定和签订有关商业秘密事宜的合同,也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制定了有关商业秘密制度的规定,故该《劳动合同》并不涉及公司涉案经营信息,公司对涉案经营信息并未采取部位外界所知的实际措施,法院最终判决该公司所主张的涉案经营信息并不构成商业秘密,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本案中,虽然公司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是,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了哑巴吃黄连,有理说不出的窘迫局面。这就体现了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搭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快车,很多企业更是发展速度远超国家平均发展速度。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与之匹配的公司管理制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否则,管理制度跟不上,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便极易摔跤,而且,发展越快,摔得越重。

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同时,由于商业秘密通常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的内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在公司管理制度中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就针对企业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之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

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作为公司价值财富的源泉,甚至是某些高科技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本,主要有:

技术信息,也称技术秘密,包括: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等。

经营信息,称经营秘密,包括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等。

二、商业秘密的性质

商业秘密具有三个特性:

非公知性、实用性、管理性。

缺少任何一个性质,都不能作为企业的商业秘密取得法律的保护。

非公知性:是指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为公众所知悉。要求商业秘密必须具有实质上的秘密性或者秘密因素。

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即能够应用于经营、生产、研发等各项实践活动,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竞争优势。

管理性:是指权利人采取了相对合理的商业秘密措施,并足以使其职工或者其他商业秘密义务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商业秘密的存在并应该进行商业秘密保护。该要件往往被大部分企业所忽视,导致大部分企业重要信息无法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同时也是事后商业秘密诉讼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商业秘密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所以在法院诉讼时常常由于不具备“管理性”而败诉。

三、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制度是商业秘密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制定完善明确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使商业秘密工作有章可循,因此,在商业秘密管理中,应针对涉密信息、涉密人员、涉密活动等制定商业秘密制度,建立档案管理、岗位商业秘密协议、涉密会议管理、涉密培训管理等制度体系,使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化。对商业秘密制度介绍如下:

1、商业秘密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从决策层、执行层到操作层建立全面完整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建立决策、执行、操作三个层面相互分开、相互合作的管理体系。一个典型的商业秘密体系如下图:

2、商业秘密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应该设置一个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通常为一个虚设机构,通常由总裁、副总裁、经理等成员组成。

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通常可以由知识产权部或者专门的商业秘密管理部门担任,负责企业日常的商业秘密管理工作,如拟定各种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制定商业秘密培训计划等。

秘书处后设首席商业秘密官,首席商业秘密官负责协调跨部门的商业秘密管理事项,比如协调商业秘密纠纷处理的内部连动机制的建立等。

公司设立保密部,设置管理文档管理员、IT信息员、保密内审员等。

3、商业秘密管理的内容

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管理

(2)培训管理

(3)访客管理

(4)员工管理

(5)文件管理

(6)对外合作管理

4、商业秘密等级划分

通常企业商业秘密等级划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实用性”、“价值量”、“传播范围”、“保密成本”、“泄密损失”,然后根据商业秘密等级划分,确定出绝密、机密和秘密等级,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从而具体确定企业商业秘密的等级,建立企业商业秘密数据库,进行分级管理。

5、商业秘密保护预警机制

泄密管理包括泄密责任处理和泄密应急预案。

泄密责任处理明确了泄密人员的责任,使企业员工严肃保密制度,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促进保密工作的开展和预防泄密事件的发生。

泄密应急预案是在泄密事件发生前所做出的预警行为。建立应急预案,可以在泄密事件发生时是企业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泄密事件对企业的损害,实现减少损失的目的。

因此,企业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漏洞扫描、风险评估、实现主动预警和主动防护,分区域、分层次、分范围、分部门给与企业全方位的保护。

总之,

企业只有在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制度的基础上,其商业秘密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并通过制定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对公司关键信息做到

实时监控,全程留痕

才能使企业保持企业竞争力,健康稳定发展。

法者,思也,思考法律,解决疑难,法律人之本分也!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yj/57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