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篇原创文章,全文共字,配图23幅,阅读需要15分钟。
前阵子在群里深入讨论了中途岛海战中的人为因素,颇为激烈,在这里把一些思路统一整理出来。科普的知识就不多啰嗦了,让我们直接跳到年6月4日上午7时35分,钻进“赤城”号狭小舰桥上南云忠一的脑子里,沉浸入那十分钟。
图1.本文主角是南云忠一,注意领口两颗樱花的海军中将军衔
就在几分钟前,南云收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电报,内容是“发现十艘敌舰”,距离并不远(在相互飞机攻击范围之内),方位在自己的东方(中途岛在东南,三方互成犄角,美方两股力量形成压迫之势)。
“利根”号四号机的甘利洋司一等飞行兵曹是在分将电报发送到“利根”号,该舰需要在译电后再转发给整个机动部队的旗舰“赤城”号,然后才提交给总指挥官南云忠一,这个过程需要几分钟。
图2.本图显示了南云机动部队、中途岛和美方舰队三者间的相对位置
南云忠一收到电报的准确时间并没有在历史上记录下来(甚至南云自己声称他在8点左右才收到这份情报),但是夏威夷的美军无线电监听站曾在分截获了“赤城”用明码发给甘利洋司的电报,要求“保持接触”,因此可以肯定南云是在收到情报后才下的指令。
因此,让我们假定南云在分获悉敌情,此刻距离甘利洋司发报刚过了七分钟,距离南云忠一做出决断还有十分钟,如同一个遇到麻烦的棋手一样,南云忠一开始了他的长考。
图3.分发回了首先发现美舰队情报的三座的零式水上观测机
首先,这批敌舰肯定不是自己人,按照山本的计划,其他日本舰队都在自己的西面,出现在东方的这支大舰队只能是敌人,而且显然日方的潜艇警戒线没有发挥作用。
其次,不管三七二十一,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马上出击,但是20分钟前自己刚下令换弹(主要是一航战的43架九七舰攻需要鱼雷换炸弹),第一批(“赤城”号6架、“加贺”号9架)已经基本完成,剩下28架进行到什么程度已经无从考究,大致可认为其中三分之一已换成八十番高爆弹,三分之一还挂着九一式航空鱼雷,还有三分之一正在换。
图4.影视作品:正在进行换弹操作的日本海军地勤兵
九七舰攻在鱼雷和炸弹之间切换时不仅是一摘一挂那么简单,还需要更换不同的炸弹挂架,所以费时费力,并且许多替换下来的鱼雷并未按照操作规范放入有防护的弹药库,而是被堆在一旁的储物架上。
二航战的九九舰爆(“苍龙”号16架、“飞龙”号18架)要简单得多,一来按照日军规范,舰爆的挂弹是在甲板上操作的,二是舰爆不需要更换炸弹挂架,出动速度会快得多,这也是时山口多闻忍不住要催促南云的一个背景。
如果立即出击,南云可在40分钟内把一航战仍挂着鱼雷的九七舰攻送上天,预计数量是“赤城”号12架、“加贺”号18架,再加上二航战的34架九九舰爆,共有64架轰炸机,这虽不完美,但仍将是一支毁灭性的力量!
图5.正在起飞的九七舰攻,实际上从加油挂弹到起飞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过程
但是,如此分拆出击将违反日本海军一直以来的航空母舰军事规范,这在教条主义严重的日本海军里显得尤为不能接受(有意思的是,珊瑚海海战中的五航战曾挑选过一批优秀的九七舰攻飞行员在夜间出击,类似美军SBD的带弹侦察,这也是一次打破建制的灵活出击,虽然结局很不完美)。
另外,南云也没有多少零战能够用于护航。机动部队此行一共只带了约80架零战,分别来自四艘母舰的战斗机队和预计用于防御中途岛的第六航空队(有些零战是备用机,以零部件状态存储,不能立即投入战斗),第一波护航已经派出了36架,剩下仅40架出头。如果护航零战派多了,谁来保护机动部队,如果派少了,第二攻击波的老兵油子将被屠杀!
图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B-17在菲律宾、珍珠港和中途岛都有活跃表现,此作应为克拉克机场上的台南空
就在南云纠结是否要马上出击时,头顶上空还有一支嗡嗡作响的重型四发轰炸机部队,这些B-17大约在分左右抵达南云上空,他们盘旋在米高空寻找轰炸机会,零战一开始并没有飞上去跟他们较量,但他们就像是一把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南云机动部队的头上。
而且在20多分钟前,一架B-26轰炸机差点就撞上“赤城”号舰桥,虽说南云这样的职业军人早有随时会死的准备,但是躲过大劫的心情平复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图7.剧照中的南云忠一,旁边配角COS的可能是舰长青木泰二郎大佐或航空参谋源田实中佐
山本曾经在出征前特意提醒过南云,要防备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图上推演时也曾有过被命中两舰的结果,航母之间的战斗残酷性丝毫不逊色于战列舰间,披挂厚甲的战列舰交战尚且被称为“大锤砸鸡蛋”的“人品游戏”,那么自身无甲且带着大量易燃易爆品的航空母舰更像是一个挥舞着利刃的裸体武士,对航母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不被对方盯上!
可笑的是,声名显赫的南云忠一竟从没有切身体会过被饱和攻击的绝望!
一个月前的印度洋海战中,曾经有8架英国“布伦海姆”式轻轰炸机飞临机动部队上空,被护航的零战击落和赶走,没有造成任何伤害,这给了南云错觉:敌人不堪一击,泥轰的舰队和飞机天下第一!
图8.英国皇家空军的双发“布伦海姆”式轻轰炸机,用于反舰能力一般
南云不是飞行员出生,对于航空作战的时机把握,以及航空母舰的脆弱性(特别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脆弱性),他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什么的战例可供研究参考。世界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对战发生在20多天前,双方对战例的分析和消化都还需要时间,美国人率先从“列克星敦”号的航空燃油燃爆学到深刻的一课,从此开始在战斗前用二氧化碳吹干燃油管内的残余燃油,而日本人对此还是一团懵懂。
在南云统领的这支机动部队里,他承受着巨大的责任,这是凡在一个单位或企业担任过一把手的人都有的体会,其他人包括副职只需要建言,一把手决策并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
图9.因为航空燃油大火无法控制而最终被弃舰的“列克星敦”号,美国人从中学到了损管的秘诀
分到分,长考中的南云内心一定是极不喜欢遇上这种纠结,他开始下意识地求助于侥幸,万一那支美国舰队里没有航空母舰呢?
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航空母舰部队几乎是不停顿地出击,让我们简单列举一下:
年12月,“列克星敦”编队接近到威克岛以东公里试图解救威克岛,差一点和山口多闻的二航战交上手。
年1月,“企业”编队从珍珠港出发,和“约克城”编队会合后于2月1日袭击了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南云当时率领一航战和五航战正在支援攻占拉包尔,在接收到敌情后曾一度试图接近美舰队。
图10.烟囱带有黑色标识带的“萨拉托加”号,也是一艘战巡改造的重型航母
2月,“列克星敦”编队在接近拉包尔时被提前发现,谨慎的指挥官布朗少将选择了后撤。在会合“约克城”编队后,两艘航空母舰一起航行到莫尔斯比港以南,出动舰载机飞越欧文·斯坦利山脉,袭击了正在登陆莱城和萨拉莫阿的日本舰队。
3月,“企业”编队在返回珍珠港仅9天后即再次出击,袭击目标是威克岛,随后,尼米兹又要求“企业”号继续袭击了更靠近东京的南鸟岛(美方称马尔库斯岛)。
图11.画作:B-25双方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出发空袭东京
4月,刚从大西洋增援过来的“大黄蜂”号搭载着16架B-25陆航轰炸机,在“企业”号编队护航下袭击了东京,这是当时最具有轰动效果的一次航空母舰打击,直接改变了日本舆论,影响了军方的决策。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国家,民意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尤其是当这种打击所需要的资源很少时,更是一种划算的买卖,许多军人不如政治家理解透彻。(详见同名公号搜索:“杜立特空袭”)
5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日方为“翔鹤”、“瑞鹤”、“祥凤”三舰,美方“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两舰,战斗结果是孤独的“祥凤”被美舰载机轻易碾碎,“翔鹤”被击伤,美方“列克星敦”被击伤引起航空燃油燃爆,最终被弃舰,“约克城”号也被击伤但不致命。
图12.美军TBD鱼雷机攻击“祥凤”号航空母舰,显然是珊瑚海海战时期
此战中暴露了航空母舰上的航空燃油是个风险最高的危险源,“列克星敦”的燃爆引起了美方高度注意,从此提升了防护和处理程序。而日本人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痛,直到中途岛时才一次性补缴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的学费,代价巨大!
众所周知,在中途岛损失的日本四舰全部是被炸弹命中并引发无法拯救的航空燃油大火,足足燃烧了10个小时,在各舰水下防护全部完整的情况下,四艘航母都必须被放弃,这在人类海战史上绝无仅有,直接改变了对航空母舰作战危险性的认识。(详见同名公号搜索:“加贺大火”)
图13.赤城和加贺燃起的大火最终无法被扑灭,反应了日军损管能力的低下
那么试想一下,在美国海军战斗意志如此旺盛的情况下,于中途岛东方出现的这支大舰队,必然是美国人倾力出动的反击部队!
中途岛计划的制订者和决策者山本五十六、宇垣缠、黑岛龟人全都表现出一种奇怪的错觉:即在日本海军连胜的态势下,美军很可能不出来跟日本海军决战,所以才要设计一个精妙绝伦的“捕鼠笼”,用少量力量攻击美军必救之地,引诱美国舰队出来吞下“诱饵”,从而完成消灭美国舰队的“伟大壮举”。(详见同名公号搜索:“捕鼠笼”)
这种海军战术设计思路当然不是日本人的首创,最典型的就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英德双方各自先派出自己的“诱饵”——战列巡洋舰队,以各种花式惊艳表演吸引对方的战列舰主力舰队前来吞饵。战斗过程也为许多军迷熟知,德国的“诱饵”费舍尔舰队痛击了英国“诱饵”贝利舰队,然后德军主力舍尔公海舰队试图吃掉英国“诱饵”贝利舰队,但在英国主力——杰里科的大舰队出现后逃之夭夭。
图14.日德兰大海战被视作德国人打破海上僵局的最大一次尝试,可惜仍然赢了场子输了里子
总体评判,德国人因为舰体坚固射术精准运气爆棚,战果略胜一筹,但是整支德国公海舰队差点被英国大舰队包了饺子,直接导致德国海军从此士兵士气低落,军官被吓破了胆子,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不再敢亮剑,而只作为一支“存在舰队”,以免出现“因为一次海战的失败而葬送了一个帝国!”
熟读战史的黑岛龟人毫无疑问地非常清楚日德兰海战和类似的战例,海战与陆战不同,一旦两支舰队互相发现实力差距较大时,较弱的一方很自然地会选择避战,这将导致海上交战率不高。有人统计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26次水面海战中,有22次发生在夜间,就是因为白天比较容易侦察和估算双方力量,从而导致了较低的交战率。
图15.年3月进行的科曼多尔海战是极少数在白天进行的水面交战,正是因为双方力量接近
真正能交上手恶斗一番的海战,只可能是双方势均力敌,都觉得自己有胜算的那种。随着战斗的进展,处于不利的一方也会选择避战保船,没有必要死斗到底。可惜的是,这种并不难理解的道理却很容易引起道德绑架,比如甲午大东沟海战和丰岛海战中,“济远”舰的两次脱逃就被一直钉在了耻辱架上。实际上大东沟海战中一度脱离队列的还有数艘清舰,但除了“济远”外,其他轻伤的清舰又返回了战场,所以“济远”方伯谦的命运就在战后很快就被“愉快”地决定了……(详见同名公号搜索:“甲午”)
图16.大东沟海战,双方实力貌似相近且均士气旺盛
回到中途岛,山本和黑岛都认为通过这个“捕鼠笼”计划,美国人一定会来救中途岛,无论普通日本人患上多么严重的“胜利病”,以为“蝗军天下无敌”(战争迷雾或舆论控制之故),但是山本和南云应该知道尼米兹是一个多么渴望战斗的人,在针尖对麦芒的实力相近的海战上,美国人还没有怂过!
最典型的战例就是一个月前发生的珊瑚海海战,通过破译日本海军的密码,尼米兹知道日军将出动在本土完成修理的“加贺”号配合第八舰队的轻型航母“祥凤”号掩护入侵莫尔斯比港,因此即使在“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尚在袭击东京返航途中,无法赶到南太平洋的情况下,仍然敢于用“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两个编队迎战,这更是尼米兹旺盛的战斗意志的证明!
图17.年老电影《甲午风云》中,对邓世昌和方伯谦的形象设定就很对立
海战实际过程也不多啰嗦了,由于山本临时决定用五航战代替“加贺”,日本人实际达成了3比2的兵力优势,但即使总兵力不占优,美军也打得很好,保存了大部分舰载机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阴差阳错地让日本人一下子失去了三艘母舰的可用兵力,而已方受伤的“约克城”号却能带着“萨拉托加”和“列克星敦”三艘母舰上的精锐的舰载机部队继续参加中途岛海战。
当然,美军也存在分兵的可能,导致这十艘军舰中也未必包括航母,但考虑到这支舰队已经进入航空打击范围内,其对南云部队的威胁已经相当大,无论有没有航母,都应该第一时间发起攻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对方没有航母上。
图18.美军哈尔西将军因为战功和嘴炮出色在战时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还有一个更为可笑的推测,认为美军可能出动战列舰。实际情况是美国人自开战后压根一次都没出动过战列舰,不是缺船(开战一个月后珍珠港就重新集结了七艘战列舰之多,只比战前少一艘,详见同名公号搜索“铁乌龟”),而是根本对战列舰无信心。连山本自己都不敢把战列舰送到没有制空权的地方,又怎么能假设美国人会这么干?
立即出动攻击群显然是合适的、必要的!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正从中途岛返航的第一攻击波,他们自凌晨出发后在完成空袭,并预计在-之间陆续返航到母舰上空,到时候四条母舰将忙于收容这批飞机,作业将持续至少半小时,每艘母舰都有30架左右的舰载机需要收容。
图19.“飞龙”号模型,航母飞机起降无论当时或现在都是个需要精密设计的大问题
遗憾的是,我们手头没有任何资料证明南云和他的参谋们曾在这十分钟的长考时讨论或意识到这个非常重要的甲板占用问题。也就是说,-的这段时间将是起飞第二攻击波的最佳时机——再早还没有发现美舰队,再晚就要考虑收容友永机群的问题。我倾向于认为南云不会遗漏考虑这个因素,毕竟这批飞机占据整个机动部队的四成兵力。但是偏偏在半小时后,先起飞还是先降落的纠结又将堆在了南云面前等他决定!
最恶心的影响因素是前文所述的B-17远程轰炸机,他们原本是去轰炸前一天发现的日本登陆舰队,但此时骚扰的是南云本队。如果此时立即启动起飞工作,所有母舰将不得不进入并保持迎风高速航行的状态,这是一个容易被密集投弹命中的危险状态。从B-17拍摄的照片来看,-这段时间,日本母舰为了躲避炸弹曾经进行了大幅度的高速转圈机动,无法起降大型舰载机。
图20.SS-“鹦鹉螺”号大型潜艇当时也在给鬼子制造麻烦,虽未命中但是影响了南云
这段时间具体是怎么过的呢?首先是B-17在南云头上盘旋了近20分钟,同时发现的美国潜艇“鹦鹉螺”号也曾一度威胁到“加贺”号。当这些隐患被赶走后,分,来自第八鱼雷机中队的15架TBD鱼雷机已经赶到战场,南云始终没能获得一个舒服的舰载机起飞周期!
那么,南云是否有打破常规思维,破解眼前困境的机会呢?
如果开启上帝视角,南云的最佳选择是立即起飞攻击机群,同时做好敌机随时来袭的准备。为了避免被一直定位,机动部队还可以选择向远离中途岛和美舰队的方向高速躲避。
如前文所述,立即起飞的困难一是挂弹混乱、二是没有足够的零战护航、三是母舰正面临轰炸机和潜艇的双重威胁,可能遭到损失。
图21.影视作品:南云必须在狭小的舰桥里做出许多重大的决策
如果南云能预见到一小时后他受到的惨重打击的话,他很可能会愿意冒这些风险让第二攻击波立即起飞。挂弹再乱也比在自己的母舰上爆炸更好,缺乏护航也仍有机会破坏美国航母的甲板,至于自己的母舰可能被命中,那也比四艘全军覆没来得强。
但我们不能以超人的角度来要求一个凡人,南云在进行上述长考的同时,身处的“赤城”号舰桥是一个仅有十多平方的四处漏风的小铁皮屋子,周围环境嘈杂,防空炮火不停,飞机也在呼啸而过,这些外部环境都会干扰到这个55岁的老军官。
南云能坐上这个位子是排资论辈的结果,用一个更好理解的词,就是“体制”决定。在军队这个大体制里,超出常规的动作需要承受无穷无尽的质疑,特别是当你失败了。
图22.画作:在中途岛为珍珠港复仇的美国俯冲轰炸机
而且南云的确也是一个没有航空母舰对战经验的军官,第一场航母对决发生在25天前,很多战争迷雾仍未解锁,很多经验教训尚未得到归纳总结,很多战斗细节要在数十年后才被发掘出来。年6月4日的南云忠一对航空母舰战术的研究和理解甚至不如我们今天的许多读者。
他不知道对手到底是什么实力,他不知道美国飞机饱和攻击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甚至他也不知道日本航空母舰脆弱到一点就着、一着就灭不了!
他幻想着美国舰队里没有航母,他幻想着能够获得更好的甲板起飞周期,他幻想着以更加强大完整的阵容完成对美国舰队的一击致命!他幻想着武运长久!
图23.南云忠一的判断或许让战争缩短了一年,看这个纠结的小眼神
分,南云结束了他的长考,下达了被后世反复流传和研究的两道简短的命令:
“停止换弹!”
“命令侦察机侦察清楚敌舰队情况,立即上报!”
南云错过了当天仅有的出击窗口,也错过了挽救日本帝国最精锐海军力量的机会。
15分钟后,来自中途岛的VMSB-中队和B-17中队对南云部队实施了长达半小时的不断骚扰;
45分钟后,从中途岛返航的友永机群回到航母上空等待降落,南云选择了先降落;
95分钟后,来自“大黄蜂”号的第八鱼雷机中队抵达南云舰队开始实施攻击;
分钟后,来自“企业”号的第六侦察机中队和第六轰炸机中队抵达南云舰队,一举摧毁了“加贺”号和“赤城”号。
南云的第二攻击波始终没有一架能飞上天空。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年5月,年至今论坛在线,年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