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北京头条记者8月15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40多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特色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典范。
据了解,三北工程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多万公顷。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年以来,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连续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年均沙尘暴天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其中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
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6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4万公顷,防护效应使工程区粮食年均增产万吨。
40多年来,工程区营造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18.3亿立方米,经济价值亿元。累计营造经济林万公顷,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核桃、红枣、板栗、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万吨,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工程区还形成了以森林公园网络为骨架,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年接待游客3.8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亿元。
据介绍,三北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和六期工程建设中,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王斌
[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