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较为薄弱,无法承受当前的课程体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通过对成人学生特点的分析获知,与学生工作、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更易引起兴趣,撬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探索并提出了开放大学应该以具有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并以培养需求为依据、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提出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设想。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会计学专业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电大系统及正在建设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经过37年的发展,为普及我国大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做出了历史贡献”,但电大、开大在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过程中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教育质量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和脆弱性,这是电大、开大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议题。造成电大、开大办学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办学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理念、模式和技术等因素,具体表现在规模发展过快、办学条件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欠准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落后等方面。其中,人才培养目标错位和课程体系超负荷已成为制约电大、开大办学质量的重要羁绊。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确定课程体系、正确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考试评价的指导原则和评判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品德、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得以实施和培养的载体,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有力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如何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合理确定课程体系?怎样才能彰显开放大学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的重要意义?只有一切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尤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得到最佳答案。本文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力图获得可供操作的实践方案,为电大、开大的内涵建设献计献策,同时也为各成人高校提供参考。
二、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再认识
成人教育理论是基于成人特点的,电大、开大开放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学生,应该在成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成人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成人教育著名理论家和实践家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的取向是以生活、任务和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动机大多来自个体内在的需要。电大、开大学生都是成人学生,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是针对他们的需要,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生活品质,就能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当前,虽然电大、开大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提法上与普通高校有区别,但在教育教学的实施上并没有针对成人学习的取向和实际需要开展,没有较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成人教育哲学家林德曼认为,成人教育应以成人的工作、娱乐、家庭和社区生活等各种具体的情景作为出发点,“最好的教学法产生于情景经验之中”,成人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成人具有运用于各种情景之中的一系列分析性的技能和技巧。电大、开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在专业教学中,如果能创设各种情景,包括开展模拟实践实验,这些情景是其之前或之后将面临的,这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很有益处,而且将提高学生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职业能力。当前电大、开大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资源也日益丰富,但教学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很少创设教学情景,实践实验教学缺乏或实施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技巧,人才培养质量自然大打折扣。三、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国家开放大学()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主要在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里提出了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开放大学主要服务于社会在职人员的专业发展需要,特别强调和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多年以来,电大倡导的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或者应用型专门人才,下同)。从当前看,电大或开大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得到电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不过,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目标,似乎放之四海皆适宜,电大这么提,高职院校、本科独立学院甚至工程类本科院校也这么提。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联系生产经营实际,重视试验和实习,重视技能培养。高职等普通院校的教育对象为缺少实践经验的脱产在校学生,文化素质较好,教学时间充裕,教学内容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齐全,同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目标是适宜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普通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系统性的通识课、人文课、专业理论课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基础的。毋庸置疑,电大或开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否准确和合适呢?还有,这里提出的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一提法相对于众多网院和省级电大、开大提出的培养具有“扎实的”“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虽然比较平民化和接地气,但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没有足够的基础和底气来实现呢?按照传统观念,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类。工程型人才从事将学术型人才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从事将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在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技术型人才负责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技能型人才从事生产一线具体的操作性工作。工程型人才要求具备系统的、较深的学科知识,强调工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技术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广的学科知识,强调专业实用性和综合应用能力,其理论深度相对工程型较浅,但较技能型深,而且技术综合性强,技能型人才则侧重于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结合电大、开大和学生实际,以职高生、中专生为主要生源的电大或开大专科教育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操作性的职业岗位;以成教大专生和高职大专生为生源的本科教育定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管理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如果本科教育定位于工程型人才培养,就当前的生源,专业理论的深度、工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难以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如果专科教育定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就当前的生源,专业理论的广度和综合应用能力难以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细分,可以帮助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使教育有的放矢。电大、开大的教育对象基本为在职人员,他们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清楚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需求,追求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习目的性往往非常明确,而不是仅仅追求笼统的、宽泛的专业应用能力。所以,以与专业对应的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更为具体、准确和实际,更具可操作性。这里的专业职业能力特指从事某一职业或岗位的专业能力。专科生从事的是操作性岗位,专业操作性岗位需要什么理论和技能就培养什么;本科生将从事的是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岗位,对应的理论、综合技能要求是什么就培养什么。在培养上,既要考虑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理论、技能需求,也要考虑实际专业职业岗位的理论、技能需求,也就是专业学习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具体来说,以具有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有以下理由。一是当前开放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较为薄弱,学生难以完成当前所采用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的学习,兼备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否则学生无力学好,只能是好高骛远。一方面强调并实施类似于普通高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什么都想要,结果是什么也难要着,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课程少而实用,不开设纯理论性和与专业无关或可有可无的课程。开设的课程少了、精干了,学生就有能力学好。二是依据成人教育理论,以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按照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成人学习的取向是以生活、任务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大多来自个体内在的需要。电大、开大学生大多有自己的职业,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他们的普遍需求,以此为目标可以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生活品质,当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后,就能促进职业岗位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高,从而更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更能体现电大、开大的特色和存在价值。以具有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更具体和准确,可以与高职院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分,更是不同于传统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性追求。在开放学历教育中,精心做好核心专业理论课教学,精心培育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以切实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渴求、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电大、开大的办学条件和学生文化素质等许多方面与其他院校相比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针对在职学生特点精准定位培养目标,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使其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色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此展现电大、开大的特色和存在价值。综上,电大、开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这样表述: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或技术型人才。专业理论学习上要求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国家开放大学提出的“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稍有降低,更不是如有的省级开放大学提出的“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素质和能力难以达成)。但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要求达到“良好”,这是重点也是特色。(二)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共同使命的具体化,是通过努力所要实现的成果。当前有的省级开大、电大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表述,文字表达上“花枝招展”,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和现有的课程体系,是闭门造车的臆造,根本无法全面实现。为了有利于统一思想,防止歧义,形成合力,目标的表达应该言简意赅、明确具体、恰如其分。会计学专科的培养目标可以这样表述:遵守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会计岗位操作技能,能胜任单位会计岗位的一般会计人员;会计学本科的培养目标:熟悉并遵守经济法和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中、高级财务会计学及相关的重要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会计综合操作技能和专业组织管理能力,能胜任单位会计主管岗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如表1所示。人才培养目标从法律和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最终目的等四方面进行表述。无论是培养一般会计人员(技能型人才)还是培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技术型人才),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和职业道德、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三项要求,而且应该有相应的课程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使各项培养内容落到实处。四、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落实。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作支撑,课程的选择、体系的搭建和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实现目标的需要为依据。(一)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来进行,开设的课程数量要能满足技能型、技术型人才法律和职业道德、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并重,同时又在学生的负荷能力之内。1.会计学专业专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及其要达到的培养目标(见表2)会计学专科的科目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四类,公共课是会计专业同学历层次必须掌握的经济学通识;专业课是会计人员学习必备的会计、财务和税收知识的相关课程,专业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作为会计主体选择教材和进行教学;学生从事的可能是非工业企业会计,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以致用,开设专业选修课,由学生从中选修一门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的会计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职业能力而开设,其内容涵盖会计、税收和财务等方面。从开设的科目看,总共24门课,其中理论课13门,模拟实践课11门,其中专业选修课中理论课和实践课各5门,除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各5选1外,其他均为必修课,所以,学生实际要学的科目是15门。删除了英语、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以及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职业技能实训等科目,会计电算化课改为“常用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管理会计放到本科段开设。这样做的原因是,首先这些删除的课程有的是学生已经掌握和熟悉的,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的只需入学作个说明即可,如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有的学习意义不大,如职业技能实训;还有的对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关系不大,实际用处也不大。其次,学生文化素质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无力学习英语、高等数学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开设效果甚微,如果开设,学生为了过关将铤而走险采取作弊行为,从而破坏了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另外,开设的理论课太多,学生难以承受和完成,权衡一下,集中时间和精力扎扎实实开好专业课更经济和科学。下面与浙江电大秋会计学专科开设的科目作个比较,见表3。课程体系改革后,理论科目数减少11门,专业技能科目增加3门,科目总数减少8门。总体上,大幅降低理论课的科目数量,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的负担;大幅增加专业技能课的科目数量,除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2门课外,其他的专业理论课都有配套的实验实践课,突出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学习密切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建议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学以致用,开设行业会计选修课、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并重;二是直接涉及会计账务处理的专业理论课不减,甚至还有增加,如增加了专业选修课(行业会计)。实施远程教育以来,“专科、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教育教学安排实际采用的学制是2.5年。实事求是地说,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开放教育学生而言,要在2.5年的业余时间内完成23门课(每学期4-5门)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课程体系改革后,每个学期安排的课程不超过3门,而且其中40%是实验实践课,学习负担明显减轻,学生就可能有能力、有时间和精力学好,有效避免因专业科目过多而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学习匆匆忙忙、蜻蜓点水、学而不精。2.会计学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及其要达到的培养目标(见表4)相对于浙江电大秋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删除了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国际贸易原理、经济学与生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财务案例分析等科目,这些科目有的难度较大且专业上几乎没有应用,如英语;有的可以融入其他课程中,如财务案例分析可以融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学习;有的比较简单或学生已经掌握;有的对学生专业学习影响不大。增设的理论课程有中级经济法、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会计和论文写作讲座,中级经济法主要学习税制、公司法和合同法等,这是学习税收筹划的基础,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实践的必备知识,内部控制制度是时下企业管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