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1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共6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52人;生源分布东部32人,中部21人,西部16人。

毕业生人数

少数民族

困难生

生源分布情况

总数

男生

女生

总数

新疆

西藏

家庭经济困难

就业困难

东部

中部

西部

69

17

52

5

1

2

10

0

32

21

16

(2)就业率及结构:

届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其中签约39人,升学14人,出国留学15人,自主创业1人。本专业的同学们的就业和升学的层次普遍较高,例如签约至海润影视制作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华策影视、北京市公安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广西电视台等;升学层次也很高,优秀学生的保研、考研成功率都很高,国内升学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全部集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几所知名高校;出国留学也主要赴美国、英国等地的知名高校,如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美国爱默生学院等。

专业

学历

就业

未就业

签约

升学

出国(境)留学

自主创业

自由职业

就业率

拟升学

拟出国

其他

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管理方向)

本科

39

14

15

1

6

%

0

0

0

特别说明:就业率=(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总人数。在毕业生就业数据中,就业形式为已上博、已上硕、已上二学位、已升普通本科和已升成人本科的,计入升学率;就业形式为已出国的计入出国留学率;就业形式为拟考博、拟考硕、拟出国、在京待就业、回省待就业的,计入未就业率。

(3)就业流向:

从行业流向来看,届文化产业管理主要的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文化传媒类相关单位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这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地域流向来看,届文化产业管理主要的流向还是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除出国留学的15人外,攻读研究生的14人全部在北京,工作单位20人分布在北京、18人分布在浙江、天津、福建等地,1人流向四川省新津地市级基层地区。

专业

学历

行业流向

传媒类及相关

教育行业

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

国家工作人员

通信行业

金融行业

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宣传部门

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管理方向)

本科

20

2

29

1

3

0

1

传媒类及相关:新闻单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图书音像出版、动漫或游戏、内容制作、网络和新媒体、商业信息服务、文化艺术及娱乐、传媒技术研发、其他媒体相关单位;

教育行业: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大中小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等;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村官、选调生、社区服务者等;

通信行业:包括三大电信公司及其相关单位等;

*以上表格数据可交叉统计;

专业

学历

地域流向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北京

上海

广州

基层地区(县及县以下地区)

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管理方向)

本科

49

2

2

19

3

0

1

*以上表格数据可交叉统计;

2主要特点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升学层次高,比例大。本专业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且升学层次明显较其他专业偏高。考上研究生的14人中,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人,其余均在中国传媒大学。

就业精英化,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北京地区的文化传媒科技类企业,而且以业界知名企业居多。其中签约单位包括江苏卫视、光线、乐视等知名传媒类企业,大型商业银行和外企,签约单位层次较高。

地域流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本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同学留在北京,毕业生留在大城市的意愿较为强烈。

3相关分析

从就业的角度看,在文化产业大繁荣和媒体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本专业相对集中的在文化产业和影视传媒领域就业,毕业生市场需求较高,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空间比较大,这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就业需求是相吻合的。

且从升学的趋势来看,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考北大清华和人大等名校的经济学专业,也可考传媒类相关专业。但从毕业生的考研意愿来看,多集中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能够顺利考上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高校的热门专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扎实的,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认可的。

4发展趋势

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未来应是在保持稳定的提高质量。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本专业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和通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进一步突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方向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当前文化产业和影视传媒行业大发展的契机,在确保本专业的就业率稳定%的情况下,提升就业质量。

在就业导向方面,本专业通过版和正在进行的版教学计划的修订,在优化通识类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和专业类课程的分量,对于学生驾驭文化传媒行业有较大的帮助;同时我系扎扎实实地做好小学期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落实工作,大力加强了与业界的沟通和合作,实实在在的为学生在传媒类相关单位实习实践提供服务,发挥兼职教授和业界合作单位的作用,因此预计未来的就业将进一步向文化传媒行业的精英企业集中。

5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本专业的就业状况可以明显看出,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就业流向高度契合,说明我们总的培养模式是相对合理的,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的内涵和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在相关行业就业的精英化,从而使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形成在行业内一定的品牌效应。

  从本专业的升学情况分析,14届本科毕业生明显在升学层次上体现出很大的竞争优势,给我们较大的启示。一方面,专业教育要在行业内实现精英化、品牌化,通识类和基础类课程教育要提高质量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要比中学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的学习意愿,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专业作风,这是本年度毕业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nr/54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