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黄茅海跨海通道
生日:年(计划建成时间)
籍贯:粤港澳大湾区
长度:31.22公里
类型:跨海通道
特点: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主体工程高栏港大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黄茅海大桥拟采用双索面三塔斜拉桥,其中黄茅海大桥主跨米,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公路三塔斜拉桥
建设单位: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保利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工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条规划建设的跨海通道,已列入广东省“十三五”重大工程。本项目位处南海近洋环境,超强台风登陆高发,广袤海域通航复杂;工程穿越粤西生态区域,上跨铁路下穿电网,多处路线立体交叉。
黄茅海跨海通道效果图我的独特之处
1.台风季风挑战巨大、抗风要求高
本项目位处超强台风多发且正面登陆区域,年“天鸽”、年“山竹”、年“海高斯”均直接袭击桥位,伴随暴雨、巨浪、大潮的多灾害组合作用,成为控制项目建设安全的核心要素。另受季风影响,海面常态化阵风风力较大,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安全、进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角度研究风浪流耦合作用要素,部署不同阶段防风减灾需求与措施。
2.超宽海域通航复杂、防撞要求高
本项目跨海工程跨越3条航道,主通航孔三塔斜拉桥位于两条航道交汇点以下,以两个主跨、较大斜交上跨3万吨现状主航道、3千吨规划航道(现状习惯航路),船舶通航流量较大、船舶撞击风险较高。非通航孔引桥跨越14公里海域,面临小型船舶所致栈桥、围堰、桥墩撞击风险。需要充分研判船撞致灾机理、船舶撞击参数及撞击力,在结构设计方面确保本质安全,施工组织方面统筹考虑防撞智能监测、安全预警及状态评估,并联合海事、航道等部门进行风险管控。
3.海洋腐蚀环境恶劣、耐久要求高
本项目位处南海近海海洋腐蚀环境,对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运维提出更高要求。混凝土结构方面,研究海工混凝土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设计与控制指标、低温升高抗裂海工大体积混凝土制备、环氧钢筋部品快速化建造、干湿交变下微结构密实和疏水双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监测、关键结构部位混凝土耐久性监测与评估。钢结构方面,需针对性研究重载高温腐蚀环境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钢桥面铺装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监测维护。
4.路域段协调压力大、生态要求高
黄茅海通道陆域段长约16km,沿线遍布鱼塘,穿越10处高压线网,其中4处涉及核电专线,跨越广珠铁路,与4条高速公路相交,协调压力大。项目周边生态敏感,沿线穿越珠海湿地保护区、临近猪乸潭水源保护区、曹峰山自然保护区、横穿鲤鱼水库,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施工中划定作业范围,严控各种施工活动在许可区域内;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减少对施工区周围环境的影响。
5.世界最大三塔斜拉桥、建设要求高
黄茅海大桥主跨米,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公路三塔斜拉桥,亦是本项目的标志性工程。大桥设计方面,创新采用独塔空间双索面纵横向弹性约束漂浮体系,首创采用中央辅助索提升结构体系刚度,创新采用圆截面渐变收腰独柱主塔表达简宁向上,创新研发超宽中央开槽扁平钢箱梁涡振抑制方法。大桥施工方面,海洋潮汐环境、淤泥深厚、风化深槽、岩面起伏复杂地质下的超大超长变径群桩基础成套技术,深水超大直径椭圆承台套箱围堰安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圆形变截面收腰独柱混凝土塔钢筋部品、模板定位控制技术,复杂环境下米高空作业安全控制,11米中央开槽扁平流线型钢箱梁制造变形控制、现场匹配精度控制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工程
黄茅海跨海通道已列入广东省“十三五”重大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的首条规划建设的跨海通道,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通道工程。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功能作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工程。
黄茅海跨海通道效果图稿件支持/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
编辑/李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