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前后方的多面手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m/
在中建筑港近3年的时间里,陈家函先后效力了2个项目,任职2个不同的岗位,实现了从穿越“钢筋铁骨”的“战士”到职工“娘家人”的转变,将自己打造成了工程建设前后方的“多面手”。穿越“钢筋丛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陈家函的办公室的椅背上挂了一件破旧的防风服,“那是我之前去工地上干活,不小心被钢筋划破的衣服,当时心疼坏了,后来索性就把它当工服了,每次去现场都穿着它。”他说道。年7月,陈家函被分配到引江济淮兆河船闸项目,任工程科资料员一职。除了整理日常性的工程内业资料,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协助开发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控系统是他工作的重点。由于采用的是新设备、新技术,他和项目总工商讨了好一阵,才把实施方案制定出来。接下来,需要将温控装置布设在工地上的“钢筋丛林”里。由于船闸主体工程各个结构高度不一,有些地方空隙达3米,需要手扶着钢筋或者爬着木梯慢慢走下去;有些地方只有1米,空间特别狭小,要猫着身子“钻”过去,一不留神衣服就被钢筋刮破了。“呲”的一声,陈家函听到声音脸马上就垮了。刚刚下到工地布设温控装饰,衣服就被钢筋刮破了。上部的船闸主体结构越来越高,陈家函系着安全带手扶着钢筋一路向下。刚经历完突发事故,他走的特别小心,眉头一直皱着。他说,“冬天的时候,手握着钢筋像是握着冰块一样,手都冻红了,手心的钢筋螺纹印好长时间才能消除。”除此之外,由于工地现场的混凝土温度情况需要定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uzhaigousc.com/zdgf/13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