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是律师团队最普遍和基础的法律服务之一。在这些日常服务当中,虽然很多事务比起诉讼个案和投资项目显得琐碎简单,但实际上,企业经营中的大量纠纷就是来源于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琐碎的事务。本期起,我们的“常年法律顾问系列”,将分成九个不同篇章,分别选取九个有代表性的常见企业共性日常法律问题,就其归纳我们的见解,以供参考和进一步交流探讨。——翟彩娟企业用工管理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二是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三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如包含员工入职管理、在职管理、离职管理等内容的《员工手册》。因法律法规主要是原则性规定,而劳动合同一般也无法涵盖企业用工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我们主要谈谈在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之外,如何有效利用企业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来完善企业用工管理体系。一、规章制度作为用工管理依据是否具有法律基础?《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及第三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等,明确规定了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依据,明确在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明确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案件的依据。二、可有效适用于用工管理的规章制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规章制度,才是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员工及企业产生约束力:第一,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不得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具体制度要求合情合理。例如:不得规定对员工进行罚款或者扣减员工工资,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等。第二,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等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首先应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员工讨论,形成方案与意见,第二步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每一个步骤均应制作相应的会议讨论记录、协商记录由参会人员签名并由企业存档。第三,规章制度制定后需履行向员工公示的程序。公示的方式主要包括:1、由员工签名确认已经收悉规章制度;2、对员工开展规章制度的内部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并由参训员工签名确认;3、将规章制度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劳动合同附件送达给员工;4、会同工会将规章制度在企业宣传栏张贴公示,并拍照留存及由工会确认公示;5、采取公证处公证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公示,取得公示的公证书。三、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帮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该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招聘文件与程序、录用程序、员工个人资料的填写与提供、劳动合同的签订、入职培训、试用期管理、转正程序、员工晋升与调岗、劳动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等。
(二)工作时间、考勤及加班制度:
该部分主要包含员工的适用的工时制、具体上下班时间、考勤管理办法、员工加班及补休等内容。
(三)薪酬与福利制度:
该部分主要包含员工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内容。
(四)休息休假制度:
该部分主要包含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事假的具体规、休息休假的程序、相关休假期间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发放等。
(五)绩效考核制度:
该部分主要是关于绩效考核的期限、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的核定与确定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的关系等内容。
(六)奖惩制度:
这部分制度内容对员工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包含对员工的奖励制度及处罚制度、奖罚程序。其中:
1、奖励制度主要用于激励员工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2、处罚制度则主要明确并细化员工的违规行为、对违规进行级别区分、对不同级别违规行为制定不同的处罚措施、处罚程序等,建立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且合情合理的处罚制度体系。在处罚制度的制定中,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