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凌晨1点,平潭海峡的的海风寒冷刺骨,彼时,在距离海面四五十米的平潭公铁跨海大桥上,平潭供电工区工长胡朋正带领工友们在接触网上作业,高空中作业的他表情严肃、动作娴熟、操作标准。
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是世界最长公铁大桥,全长16.36公里,大桥不仅处于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的平潭海峡,这里的惊涛骇浪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6级大风天一年中超过天,潮差最高超过7米。为了确保大桥上铁路供电设备和动车组列车的安全,每天晚上0点至3时30分,胡朋和工友们必须对大桥上的多处接触网设备进行检修。在夜深人静、漆黑一片、距离桥面6米、距海面四五十米的接触网上工作,危险性可想而知。再加上海面水雾弥漫,海风携带着的水汽、盐分附着在接触网设备上,让接触网设备的检修难度和危险性直线上升。
“要在这么高的地方完成检修工作做,不仅要胆大,工作上更要心细。”胡朋告表示,在平潭跨海大桥上检修设备,首先必须学会在在空中站稳,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及时调整站姿,让身体背对来风的方向。除了与风对抗,空气中的盐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由于海风中盐分较高,接触网零部件很容易附着上盐结晶,从而引起绝缘子闪络导致接触网跳闸,为了确保线路安全,每当测量数据大于0.35立方厘米的时候,胡朋和他的工友们就必须对大桥上多套绝缘子做一次全面的清洗。
如果说应对海风和盐分是还算是普通难度,那么大风吹起来的塑料袋等轻飘物就是接触网最大的麻烦,可别小看这些塑料袋,一旦刮在接触网上面,轻则打坏列车的受电弓,重则拉坏几百米长的接触网设备。“你不知道它会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会停在哪,飘起来不仅抓不到它,还只能看着干着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轻飘物出现在铁路附近”胡朋说。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线路的安全,每年胡朋和工友们要对33公里的线路检查多次,尤其是台风天的时候,甚至会紧张的睡不着觉,就怕有什么东西挂到接触网上。
工作虽然辛苦,但对这群海上“蜘蛛侠”们而言,检修接触网这项工作总得有人来做。“最开始还是挺不适应的,最怕的就是站在接触网上作业,下面就是就是四五十米高的大海,但只要一直往上爬,不往下看,专心干自己的事,就忘记害怕了”眼前的这位小伙叫汤之跃,别看他在高空如履平地,而就在一年前,他却还是一个恐水的“旱鸭子”,全靠着一股不认输的强劲才坚持了下来。
年,汤之跃从向莆铁路主动申请来到了平潭接触网工区工作,出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参加1年工作的他,总觉得工作就是拧个螺丝、换个零件,应对起来得心应手。没想到,刚踏上平潭公铁跨海大桥,就被呼呼的海风吹了个趔趄,海风伴随着细雨不仅让接触网表面附着上了一层冰晶,又湿又滑,甚至连睁眼都非常困难,好不容易在一片漆黑爬上了接触网支柱顶端,手脚早已全部冻僵了,看着深不见底的海底,汤之跃后背全是冷汗。仅仅检修一根接触网支柱,他便哆哆嗦嗦的爬回了桥面,惊恐的表情、颤抖的身体,成为了他第一次在平潭公铁跨海大桥上最难忘的记忆。
“大桥上作业还是挺危险的,风大的时候,海风和雨水会顺着衣服领子往里头钻,特别的冷,我们平时作业都得穿上特制的安全带和雨衣”汤之跃说到。为了保证海上作业的安全,身为工长的胡朋想了很多办法,为了解决防风、防雨、防寒的问题,他们搞起了海上作业服的技术攻关,为了解决海盐附着导致绝缘子闪络跳闸,他们在绝缘子上喷上了特制的绝缘层;为了解决海面高空作业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他想出了穿戴双保险安全带;为了防止海鸟在接触网上筑巢,他们改良了驱鸟装置……
年春运来临,这群海上“蜘蛛侠”们再一次登上了平潭公铁跨海大桥,其实在每一趟列车安全运行的背后,正是无数默默奉献的铁路工作者们,守护者旅客们的一路平安。他们无惧辛苦付出,用汗水和坚守,书写了自己的青春华章。(胡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