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今后板栗种植一定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还将会进一步扩大。为适应机械化作业,提高板栗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倡科学种植,合理布局栽培,鼓励整形修枝,建设高效板栗园。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利于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使得本来不能入园及没有作业空间的机械能够适用,可以根据标准化的板栗园进行设计研发,提高新研发机械的实用性;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使得生产资源更加集中,降低板栗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机械化发展
人工生产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板栗产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科技投入,加强板栗生产机械的研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有针对性地研发板栗专用生产作业机械,实现全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作业与管理,实现板栗从筑田、耕作、挖坑、栽培到灌溉、施肥、除草、修剪再到板栗的采收、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提倡研发多功能一体的生产机械,一机多用,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因购买众多不同种类的机械而增加生产成本;自动化机械的研发与应用,将会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使得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轻松上手,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
加工机械需更加精深化、多样化的发展,降低板栗加工时因果实破碎造成的损失,提高加工产品的多样性与科技含量,扩大产品销路。在品质检测等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技术与工具,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传统化学检验的方式相结合的检验方式,可对板栗的品质进行大量且快速的分级,提高板栗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板栗产品的竞争力。
信息化发展
随着中国板栗产业的发展,板栗产业的信息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板栗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信息化发展方面,首先应提高基础建设,如水利、通讯等设施,尤其是山区,方便栗农与市场的信息交流,避免无人收购导致滞销的问题;其次需以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完善板栗产业的信息,使栗农足不出户,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就能够及时获取板栗生产、加工、贸易以及销售等情况;大力发展网络学习平台,请专业人士现场授课或录制课程,便于栗农在网上及时学习新的板栗生产技术,提高栗农的综合素质。
可循环发展
当今绿色发展、可循环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国外早已对板栗的栗苞、果壳等工业废料可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提高板栗产业的可循环发展,应加大科技研究的投入,创新研究出栗苞与栗壳等废弃物的循环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工厂的燃料,还可以利用板栗壳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国外Squillaci等就对板栗的工业废料进行了提取,详细研究了提取物中的成分,并证明了提取物可作为护肤品配方中潜在活性成分。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现有的研究,开发适宜我国国情的可循环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
国际化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板栗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板栗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促进板栗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需加强板栗市场体系建设,要做到拓宽销售和流通渠道,及时提供板栗产业信息,促进板栗生产者与销售者的交流,严格禁止恶意竞争等行为,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对板栗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组织栗农形成板栗生产、经营合作社,共同抵抗市场风险,共享技术、设备、信息。健全板栗产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对药物及其他残留有害物的检测,与国际板栗产品质量检测等级标准接轨,提高国内板栗产品质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行生产、贮藏、加工和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与周边板栗产区联合协作,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带动地区板栗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栗农以及企业的品牌意识,注意品牌保护,杜绝假冒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发板栗加工食品贸易,提高中国板栗价格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板栗生产第一大国,近10年来板栗收获面积以及板栗产量有较稳定的增长,中国板栗的生产情况直接影响着世界板栗产业的发展,但中国板栗单位面积产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板栗主产地产量基本呈增长趋势,部分地区板栗产量自年开始有所下降,后又趋于稳定;中国是板栗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但出口单价远低于世界板栗出口额位于前5的国家,致使出口总额于年位居第2,因此在国际市场中价格竞争力较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