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释放改革红利、助力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群众改革获得感等方面,还面临不少瓶颈与问题,亟需进一步拓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关键环节攻坚力度,加快探索建立相关制度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坚持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梳理我市农村基本情况,按照经营性资产占比、交通情况、资源禀赋等要素,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发展壮大符合村情、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一是对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建议通过抱团联合成立集团公司的方式,通过物业经营、发展特色产业等,盘活用好经营性资产,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大企业入驻,增加村财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对经营性资产较少或无经营性资产的村,加快“资源变资产”步伐,盘活闲置厂房、学校等建设用地,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通过招商引进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商业综合体,参与的村将本村集体土地、闲置资源托管或抵押入股,统一对外公开招租,各村获取分红及租金收入。三是注重发挥市属国企主力军作用,探索推动组建乡村振兴集团,试点村集体资产抵押模式,通过试点村筹资、市镇两级财政出资、村资产抵押贷款、企业捐资等,形成资金盘子,全部委托国企运营,强化项目驱动,按季度支付收益,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路径。
二、持续探索创新,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完善税收政策。创新集体经济薄弱村税收返还倾斜政策,对招商引资到村里的企业产生的地方税收,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租物业的房产税、增值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村集体,用以支持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完善金融政策。加快出台股权抵押、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政策,如探索建立“农户提出申请一集体经济组织批准一农业部门抵押登记一银行发放贷款一政府风险补偿”的抵押贷款模式,多方撬动金融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建议由农业部分牵头,属地政府负责,由县级层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统一对所辖区域内的各村集体资产进行估值,并在乡、村两级公示;同时加快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县域范围内集经营、管理、发展、分配、监督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三、勇于先行先试,加强示范带动
一是深化试点,培育标兵。推出一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村,为其他县区提供学习借鉴的样板。二是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在基层呼声较为强烈的股权抵押担保、集体资产运营、税收优惠、资产监管等方面,加快探索,力求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加强农村带头人建设。加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招聘,不断挖掘推动乡贤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适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从内部培养或从外部聘请等方式,培养引进一批管理能力过硬、热爱农业农村的行家里手。
(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樊文亮)
供稿
丁柯文编辑
韦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